西街小吃众多
提升打造空间
现状如此,西街离永久的步行街还差多远?记者采访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博物馆馆长、创意产业业内人士,为西街改造建言献策。
分类开发 利用好各类建筑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带领的泉州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利用与海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课题组,此前就曾深入西街调查走访,并形成研究报告。知道西街准备建成步行街时,他表示“是时候开发了”, 但他表示,开发利用应该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对区域内的建筑应分为绝对保护、相对保护、控制建设三类。
属于绝对保护的,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名人故居和各时代典型建筑等,划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挂牌公示,按原貌修护。
属于相对保护的,如保存较好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民国时期典型建筑等,在统一的规划方案下,可继续作为居民住宅。
属于控制建设的,是不具备保护价值的建筑,如零星闲散地段、工厂厂房等,可逐步实施拆迁,并在规划的要求下进行整治,为民间民俗文化留出空间,让民间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合理布局 完善旅游六要素
旅游方面,陈建中建议打造西街核心区,以西街步行街为中轴,辐射两侧,在核心区内合理规划,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
挖掘、开辟古城传统手工艺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民俗用品、老字号物品等具有泉州传统特色的小店铺,开设风味小吃店,让游客品味地方风味小吃。同时把南音、提线木偶、梨园、高甲等特色剧种引导移植到各个角落的古大厝戏台,错开时间,定时、定点进行动态艺术表演。
同时以西街为中心,辐射大泉州文化旅游,引导游客继续游览府文庙、清净寺、承天寺、关岳庙、天后宫、清源山等历史文化遗产。“还可以创作一场具有泉州古城、海西文化特色的主题晚会,定时定点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