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档案是宝库,往昔岁月有太多让你“想不到”
老照片看泉州沧桑巨变 拖拉机曾比汽车还抢手
本报记者 殷斯麒
30年前的泉州是什么样的?近日,泉州市档案馆组织人员完成了馆藏104个全宗1979-1985年间16万余件到期档案的解密划控工作,对符合开放条件的7万余件档案予以一次性开放。
据了解,此次向社会开放的档案为1979-1985年间改革开放初期泉州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的档案。通过解密档案可一睹30年前泉州的风貌。即日起,只要是工作时间,公众即可凭身份证或单位介绍信,到泉州市档案馆免费查阅这批新开放的档案,去挖掘自己感兴趣的“宝藏”。
248幅珍贵照片 展现社会变迁
在泉州市档案馆展馆里,248幅珍贵照片吸人眼球。这些照片中,有不少就是从新近向公众开放的7万余件档案里精挑细选出来的。这些照片分为激情岁月、旧貌新颜、社会变迁、重大活动四个部分。当年的建筑、风光、交通工具、休闲生活等,通过一张张定格的照片展现在今人面前,带人们重温往昔的岁月。
在激情岁月的部分里,包含了公社生活、民兵战斗巡逻、知青“上山下乡”、惠女水库建设等珍贵的瞬间。旧貌新颜部分,展现了几十年来东西塔、清净寺、西湖公园、新门街等泉州特色地标的面貌变化对比以及修缮过程。社会变迁部分,有乡村房子、交通运输工具、开垦荒地的变化过程。重大活动部分,则记录了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南音大会唱等泉州重大节日的画面。
解密档案还展示了开元寺改革开放后的修缮过程,包括对大雄宝殿、甘露戒坛的佛像重装金身,拆迁山门西侧民居楼房等史料,以及不少曾经不为公众知晓的故事。
30年前拖拉机“一车难求”
如今,私家车已经进入万千百姓家。而在30年前的泉州,汽车身影寥寥,拖拉机是炙手可热的交通工具。
根据档案记载,当年拖拉机可替代汽车载客运输,汽车却不能替代拖拉机下田耕地。汽车加汽油每公斤七角钱,拖拉机加油每公斤二角六分钱,拖拉机的性价比很高。然而,在计划经济时代,拖拉机也是“一车难求”,一份改革开放前的档案显示,当年12月份全区(注:当时为晋江地区)有21台拖拉机到货,每个县(市、区)只有一两台的份额。
改革开放之后,拖拉机拥有量大大提升。晋江地区至1982年底拥有拖拉机12685台,比1981年增加1964台。独户、联户经营的拖拉机发展更为迅速,特别是晋江、南安沿海一带,到1981年9月,全区私人经营的拖拉机为2727台,到1982年底已达到7348台。私人经营的拖拉机主要目的是跑运输赚钱,要求要坚持务农方向,为农业生产、多种经营服务,进行农副产品及加工成品原料等的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