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的师傅将塔心木掏空进行修复
□记者 吴水保 吴嘉晓 文/图
860余岁的安海白塔修缮工作牵动人心。目前,白塔塔心木已吊离,将做修复处理,中空填充新杉木,墩接加长,外层“植皮”,另做防蚁防腐处理。新的塔心木垂直放回原位后,修缮工程将如期进行。
修复
塔心木填充杉木
“植皮”防蚁防腐
昨日下午,记者现场看到,被吊离的塔心木平放在临时搭建的铁架上。施工方朱师傅使用特制的铲刀,小心掏空塔心木已腐蚀中空的木心。地面上,近900块瓦头和部分盖瓦已经到货,将用作修缮塌落破损的塔檐;一些当时掉落的异型砖被收集起来,重复利用修旧如旧。
“塔心木有悠久历史,并不起支撑塔顶覆钵的作用。根据保持原状、修旧如旧的原则,设计单位决定修复塔心木,不作更换。”施工方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按照设计要求,修复塔心木有多道工序,先锯断尖部,保留4.8米长的木桩,掏空腐蚀的木心,保留三四厘米宽的木壳,中间填充最大直径30厘米的上好杉木,空隙部分灌填环氧树脂和木屑。之后,需要墩接约2.8米长的杉木,使得整根塔心木长度达7.6米。再者,需要“植皮”,将原先开裂损坏的塔心木表皮包上新的杉木皮。最后,整根塔心木做防蚁防腐处理。
“修复塔心木后,垂直放回塔心原位,这样重心向下保护塔身,不会像原来那样倾斜倚靠塔壁有侧压力。”张先生介绍,相比更换操作,修复塔心木需要更多人力和成本,但可以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此外,原先设计烧制的异形砖,考虑材质和重量,已经按要求重新烧制,未来一周将运抵施工现场。
据介绍,接下来塔心木修复安装到位,施工方将从塔顶往下,按照设计要求加快修缮进度。
修缮中的白塔修缮中的白塔
回顾
葫芦吊离塔心木
传言塔心“宝贝”未见
5月4日,安海白塔修缮进入重要环节,吊出塔心木。当日,施工工人事先小心翼翼地拆卸塔顶葫芦状的塔刹,再用葫芦吊将塔心木缓缓吊出。张先生介绍,事先他们就周密考虑,不敢使用吊机,一旦吊臂稍有倾斜或用力过猛,将威胁塔身安全,为此采用传统的葫芦吊方式。
吊离塔身,塔心木平放在地面上,可见整根木桩严重开裂腐蚀,外层多处剥落,塔心木的两端几乎呈空心状态。经测量,整个塔心木长约6.3米,根部直径38厘米,头部直径28厘米。原本大家以为,塔心木起到支撑塔顶覆钵的作用。但张先生介绍,他们发现塔顶是用古砖叠式砌成一个小口,再盖上覆钵。“塔心木已经倾斜靠在塌心内壁上,且与覆钵之间有四五十厘米的空隙。”张先生说,这意味着这根塔心木并没有支撑覆钵。
传言白塔塔心内有“宝贝”,但这次吊离作业没有任何发现。据了解,白塔在1991年维修时也没有发现,但相关史料记载,明朝时白塔内曾发现“发簪、字条”等物品。
链接
白塔点灯 金榜题名
安海白塔基本保留了宋代古塔的特征和内在结构,近千年的文化价值和历史记忆无以复制,它既是古镇安海的标志,也是海外侨胞心目中故乡的象征。为此,“不改变文物原状”的理念深入人心。
自古以来,安海人文鼎盛,人才辈出。据《安海志》记载,自宋至清,安海共出了进士100余人,举人200余人,解元、榜眼亦有其人。
在老一辈安海人的脑海中,“白塔点灯 金榜题名”的盛景犹在眼前。古时,安海在“虎年”有点塔灯的风俗,有趣的是,每逢“白塔点灯”,次年的科举考试,总有安海人“金榜题名”。因而当时人认为,白塔不仅“瑞光耀彩”,而且象征着“文明兴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