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残联工作人员送上慰问金,希望孩子生活得更好。(郭子芳 摄)
核心提示
近日,泉州台商投资区残联开展“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主题助残活动,发动区直部门结对慰问全区孤残儿童、贫困残疾儿童;启动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助项目,并结合省、市、区三级儿童康复项目补助资金政策,会同区慈善总会出台慈善儿童康复救助方案。
今年以来,台商区亦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助残措施,根据各级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关爱孤残儿童的心理、生理健康成长,推进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
□本报记者 郭子芳 陈灵 通讯员 庄海鸿
开展助残日活动 入户慰问残疾儿童
19日上午,台商区残联、党群工作部、教育文体旅游局、环境与国土资源局等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前往洛阳镇菩提寺,慰问全区最小的孤残儿童——小缘(化名)。走进菩提寺,记者便看到墙壁上贴了不少小缘在幼儿园拿到的奖状。工作人员为小缘带去了新书包、大米、风扇、棉被和慰问金,并询问小缘的身体恢复情况。
“小缘今年7岁了,因患有先天性兔唇被家人遗弃在寺庙,医生判断她有轻度言语残疾。”菩提寺负责人释师傅说,因为兔唇,小缘只要吃东西甚至喝水的速度快一点,东西就从鼻孔流出来。出生以后,医生先后为她进行了数次修复手术,共花费6万多元。记者采访时,小缘拿起画笔和纸,安静地在一旁画起画来。“她很爱画画,也非常乖巧。我出去做事的时候,她都乖乖待在家里。”释师傅说,小缘接下去还要继续做修复和矫正等相关治疗。
之后,工作人员一行又来到东园镇阳光村残疾儿童小栩(化名)的家。小栩今年只有2岁,患有脑瘫,先后在福建儿童医院和福州脑瘫康复中心做康复。父亲现在在晋江打工,家庭经济一般。由于孩子的康复医疗已花销数万元,区残联不仅为孩子配备了儿童轮椅,还在2015年度区残联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中,按照区财政5000元、乡镇财政配套5000元的标准为其提供儿童康复经费补助,今年将在区级儿童康复补助的基础上,由区慈善总会再补助3000元慈善儿童康复金。
区镇补助每人1万元 用于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省、市两级分别对我区0—6岁及7—14岁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补助资金。从2012年开始,区残联也每年确定20位像小栩这样的0—14岁残疾儿童,为他们提供每人每年1万元的残疾儿童康复项目救助资金。1万元由区镇两级财政共同补助。”区残联工作人员小庄介绍,补助对象包括患有视力残疾、听力障碍、言语障碍、肢体残疾(含脑瘫)、孤独症、智力障碍之一或多重障碍,以及通过抢救性康复可以达到功能重建和改善的儿童。
据悉,补助范围主要包括“康复指导”即康复咨询、康复评估、康复转介、家庭康复指导、随班就读指导、心理辅导和家长培训等服务;“医疗康复”即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服务,但不包括手术、药物等临床医学治疗内容;“康复训练”即行为干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运动能力训练、感知觉训练和学前康复教育等服务。
“近期,区慈善总会还将为36名残疾儿童发放3000元的慈善儿童康复补助。”小庄表示,区级补助项目是对省、市项目的补充,不指定康复机构,对家庭贫困、无力在指定康复机构训练的残疾儿童家庭能够及时救助,如果群众想了解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具体内容,可以致电区残联27396626咨询。
免费安装假肢矫形器 启动爱心助行工程
近期,区残联还将入户筛选假肢需求对象,落实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救助工程。“符合补助条件的贫困肢体残疾人,每例补助假肢或矫形器装配费1.2万元,具体装配费用低于本标准的,按实际收取费用给予补助,相关补助直接用于支付指定机构对申请对象进行假肢装配的费用开销。”小庄介绍,目前正处于调查摸底、申报阶段,6月—7月为筛查、审核阶段;7月—8月进行审批、公示;9月—11月份,对救助对象进行适配、康复训练;12月验收、跟踪了解适配、康复情况,并进行费用结算,总结。
据悉,救助对象条件应满足相关条件,如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家庭经济困难等。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人或其监护人需携带残疾证、户口簿(身份证)等有关证件向乡镇残联提出申请,填写《泉州市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救助申请审批表》,由区残联初审后向市残联申报,经市残联审核并到指定的机构进行康复需求评估。同时,评估机构将确有需求且适合安装假肢、矫形器的对象报市残联,经市残联审批后由区残联予以公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