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晋江村民翻建民宅挖出瓷器 与"南海一号"相同
2016-05-31 08:09:01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近日,在磁灶制陶发源地之一的岭畔村,村民在翻建老房子时意外发现窑址堆积层,其中挖出的大量瓷器碎片,与“南海一号”上发现的瓷器相同,这再次说明泉州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民间瓷器外销的重要产地。

民宅挖出瓷器 与“南海一号”相同

再次印证泉州在宋元时期是中国瓷器重要的外销基地

现场挖出的大量陶瓷碎片

晋江市磁灶镇,以开窑设灶制瓷而得名,磁灶人烧制陶瓷已有1500多年历史。磁灶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陶瓷产地之一,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的民窑,生产始于南朝晚期,盛于宋元,延续于明清及近现代。近日,在磁灶制陶发源地之一的岭畔村,村民在翻建老房子时意外发现窑址堆积层,其中挖出的大量瓷器碎片,与“南海一号”上发现的瓷器相同,这再次说明泉州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民间瓷器外销的重要产地。

□记者 张晓明/文 陈小阳/图

几件保存较完整的瓷器

翻修民房 发现窑址堆积层

5月25日,磁灶镇岭畔村一村民在翻建自家老旧石头房子时,意外挖出大量瓷器碎片,随即向村委会反映。岭畔村村主任吴吉祥作为晋江市博物馆文保工作人员,意识到此处离附近的蜘蛛山古窑址保护区域仅有数十米远,可能也是一处窑址堆积层,便向上级文物部门进行了汇报。随后,省市两级文物单位都引起了重视,立即委托泉州考古队进行考古挖掘。

“可以说,祖祖辈辈的岭畔人都在与陶瓷打交道,制陶技艺在岭畔已经传承千年。”吴吉祥说,就是有这样的保护意识,此处意外发现的窑址堆积层才得以及时保护起来。说起村里的制陶历史,吴吉祥向记者娓娓道来。据他介绍,1956年以后,经北京故宫博物院、福建省博物馆、泉州海外史博物馆、晋江市文管会等考古工作者多次勘查,发现磁灶镇梅溪两岸的坡上残存近30处古窑址,其中就包括岭畔村的山坪、蜘蛛山、土尾庵山等多处古窑址,年限可追溯到宋元时期。

“目前确定这里是一个窑址堆积层,后期将进一步挖掘考证。”据泉州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介绍,经过几日的考古挖掘,已挖出6担左右的瓷器标本。这些瓷器器形多样,釉色丰富,以生活日用器皿为主,比较重要的有仿龙泉窑的青釉瓷、带有伊斯兰文化色彩的黑釉瓷。

考古人员正在现场发掘

泉州曾是外销瓷重要产地

陈建中说,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而晋江磁灶窑、南安窑、德化窑、安溪窑、永春窑等地方窑口烧造的瓷器,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商品,远销到包括东南亚在内的世界各地。

“从此次考古挖掘出的瓷器标本上看,与‘南海一号’上发现的瓷器一致,这再次说明了泉州在宋元时期是中国瓷器重要的外销基地。”陈建中说,“南海一号”上发现的酱黑釉和绿釉器物,大部分为晋江磁灶窑土尾庵、蜘蛛山等窑址的南宋晚期产品。

记者仔细观察挖掘出的瓷器标本,样式格外精巧。陈建中对其中几样标本做了介绍,磁灶窑的绿釉盘体现了伊斯兰文化,再比如一些小罐等都是世界不同文化交往的实物器形等,这些都体现了当时泉州作为港口城市的多元包容特征。

考古现场就在蜘蛛山古窑址附近

整合资源规划陶艺文创园

在考古现场附近就是磁灶蜘蛛山古窑址,对于此次意外发现,岭畔人又有了新的想法。据吴吉祥介绍,继开设“陶艺吧”、建设村级陶瓷博物馆后,村里将结合此次考古新发现,整合蜘蛛山古窑址周边资源规划一个陶艺文创园,打算建设特色陶瓷旅游村。

据了解,岭畔村至今仍有熟悉传统手工制陶工艺的老师傅几十人;村里保存的宋元时期蜘蛛山窑址、童子山窑址、土尾庵窑址等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何依托岭畔现有陶瓷资源,一方面推动传统陶艺传承,一方面为传统陶艺发展找到出路,是村里这几年一直思考的问题。”吴吉祥表示,规划建设陶瓷文创园区只是岭畔转型发展的第一步。下阶段,他们还将用好“千年制陶发源地”品牌效应,着力做好村庄的品牌营造,打造一条陶瓷文化长廊,进一步推广磁灶的千年陶瓷文化,同时结合村里现有的古窑址、“陶艺吧”、村级陶瓷博物馆等,推出特色陶艺体验旅游项目,让更多人能在岭畔感受到磁灶陶艺的魅力。

几件保存较完整的瓷器

相关报道>>>

翻建民房挖出古窑址 年代跨越南宋元明清

晋江磁灶蜘蛛山的这处古窑址堆积层,内含三大类古瓷标本,青瓷为土龙泉窑产品,与“南海一号”出土瓷器相吻合,绿釉瓷与伊斯兰文化有关

这处窑址堆积层就位于晋江磁灶蜘蛛山一处民房旁

□早报记者 张素萍 王柏峰 文/图

居民翻建民房,竟挖出一处新的古窑址。昨日,晋江磁灶蜘蛛山一处古窑址堆积层面世,泉州市考古队清理出一批数量可观的古瓷标本,年份跨越宋朝至清代数百年。瓷种包括黑釉瓷、绿釉瓷、青釉瓷等三大类;器型从碗、罐、盏,到壶、炉、盘。出土物中的青釉瓷系土龙泉窑瓷,与2007年时发掘的“南海一号”沉船上的瓷器相吻合,绿釉瓷则与伊斯兰文化有关。专家认为,这些海丝外销瓷标本再一次印证了古代泉州“海丝”的繁荣。

惊人发现

蜘蛛山民居旁

挖出古窑址堆积层

昨日下午,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带领记者前往现场。古窑址堆积层位于晋江市磁灶镇岭畔村一民房旁,泉州市考古队选择一个大约9平米的探方进行前期发掘。

“挖土机挖下去,发现很多古瓷碎片,我们及时予以制止。”磁灶镇岭畔村主任吴吉祥说,4月25日翻建民房时,发现这个古窑址堆积层,经汇报协商,省文物局委派泉州市考古队前来发掘。

有趣的是,距离此处七八十米处,就是被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的“磁灶窑址”。

“磁灶有三座大山:蜘蛛山、土尾庵、童子山,三山环绕,形成磁灶窑址的天然壁垒。”吴吉祥介绍,磁灶一带多低山丘陵,盛产瓷土,长期历经采掘,遗迹累累。岭畔村蜘蛛山、土尾庵、童子山,属于磁灶窑址宋元时期的窑址。然而这个古窑址堆积层,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磁灶窑址”保护范围外。

窑址堆积层清理出的各种瓷标本

考古发掘

出土三类古瓷标本

年代跨越宋元明清

5月27日,泉州市考古队开始考古发掘,经过几天的努力,一批古瓷标本出土了。这批古瓷标本年代从南宋跨越到清代,其中以宋元时期居多。

古瓷标本分为三大类:以宋代黑釉大碗、黑釉罐等为代表的黑釉瓷,以绿釉军持、绿釉提花罐等为代表的绿釉瓷,以及釉色多变的土龙泉窑青釉瓷。器型上则囊括了执壶、盏、大碗、小碗、瓶、罐等。

这批古瓷标本,让考古队颇感惊喜。“已经出土了好几担!”陈建中说,在清理过程中,考古队在扰乱层发现了一些清代的瓷片,如今已经发掘至堆积层。越往下发掘,出土的古瓷越多,瓷器年代也更多,从宋朝跨越至元朝。

土龙泉窑青瓷

与“南海一号”

出土的瓷器相吻合

可别小看这些瓷片。陈建中随手拿起的一块碎片,竟是土龙泉窑的青釉瓷!

龙泉窑是中国名窑,主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窑口生产的青瓷釉色层次变化多,釉层透明,釉表光泽很强,瓷器大多销往官家。那么,土龙泉窑是什么?陈建中解释,土龙泉窑是学术界对仿龙泉窑产品的通称,这类龙泉产品属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用具。

“你看,土龙泉窑的瓷,口沿厚、润、滑;青瓷釉色多变,从釉色泛黄到带青,再到青色泛灰,蕴涵着不同文化内涵……”陈建中说,这些青釉瓷与“南海一号”发掘出土的瓷器相吻合,“若不是在此地出土,很可能会被认为是从龙泉窑运过来的!”

窑址堆积层清理出的各种瓷标本

绿釉瓷

与伊斯兰文化有关

印证泉州“海丝”文化

与伊斯兰文化有关的绿釉瓷,也是此次考古的一大发现。

“你看,这上面是带有阿拉伯元素的卷草纹,这上面是像莲花又不像莲花的提花……”陈建中如数家珍般,拿着绿色釉瓷片头头是道。记者看到,考古现场有一个绿釉军持碎片,多个上面有着提花图案的瓷片。

据介绍,军持是一种盛水器,是云游僧人、伊斯兰教徒盛水洗手用具。这种外国器形大约在隋唐时期传入我国,从唐代至清代的南方北方窑口均有持续生产,大量出口。

“这些绿釉瓷几乎都与伊斯兰文化有关,是泉州‘海丝’文化的见证。”陈建中称。

未来规划

将整体规划保护

拟建陶瓷文创园

记者获悉,这批古瓷标本仅为初步发掘的出土物。下一阶段,泉州市考古队将着重展开对堆积层的清理和发掘。

吴吉祥是磁灶镇岭畔村主任,也是晋江市博物馆文博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目前发掘的窑址堆积层旁,有一座窑口庙,虽然祭祀的是土地公,但以前祭祀的却是陶瓷的祖师爷“罗明先师”。

“老祖宗传下来的,每一次烧陶瓷之前就要先祭拜罗明先师。”吴吉祥说,“罗明先师”相当于陶瓷的祖师爷。解放后,磁灶窑址依旧烧瓷不停,上世纪八十年代过后,窑址才改烧瓷砖。

吴吉祥透露,未来磁灶镇将把蜘蛛山、土尾庵、童子山这一片古窑址进行整体规划保护,把窑口庙、古民居、蜘蛛山古窑址堆积层、磁灶窑址等整合起来,规划建设陶瓷文创园,并与台湾制瓷大师对接,拟设立入村夏令营,让青少年到文创园拉坯,感受陶瓷文化。“目前土尾庵堆积层保护方案立项。”

窑址堆积层清理出的各种瓷标本

■相关链接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磁灶窑址位于晋江市磁灶镇。是宋元时期泉州重要的陶瓷外销窑口,于1956年被发现。磁灶窑产品在日本和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均有发现,从而证实磁灶是闽南地区生产外销陶瓷的重要窑场。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计有26处,其中南朝窑址1处,唐、五代窑址6处,宋、元窑址12处、清代窑址7处,和最有代表性的金交椅山窑址,其年代为五代至南宋时期,出土有多种器形的青瓷和酱黑器。

来源:东南早报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