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昨发今年首个高温预警 最高气温攀至38.2℃

2016-06-01 07:59:41 彭思思 田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警惕!极端天气让食物变“毒药”

炎热干旱、雨水泛滥等极端天气可能会导致农作物生成更多有害人类和牲畜健康的化学成分。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最新报告中提出的警告。

农作物自我保护

累积更多毒素

报告说,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为应对极端天气会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即在植物体内累积更多硝酸盐、氢氰酸、黄曲霉毒素等化学成分。

比如玉米、小麦、大麦、大豆、小米和高粱,在正常条件下可将硝酸盐转化为氨基酸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但长期干旱会延缓甚至阻碍这一转化过程,导致植物体内累积过多硝酸盐。人类如果摄入过多硝酸盐,会影响红细胞在体内运输氧的能力。

木薯、亚麻、玉米和高粱等农作物在“久旱逢甘霖”从而迅速成长时,会积累氢氰酸这一有毒成分。学名氰化氢的氢氰酸可应用于化学武器,能阻碍人体内氧运输过程。即便短暂接触氢氰酸,也会使人感到虚弱。

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天气模式变化,也使得更多地区农作物感染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会损伤肝脏、诱发癌症和失明,还会阻碍婴幼儿生长发育。

会诱发癌症

专家吁警惕

这份报告说:“我们才刚开始意识到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所面临的毒素问题有多严重……随着更温暖的气候带向地球两极扩张,处于气候更温和地区的国家也面临新威胁。”

非洲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的一名专家则指出,有毒庄稼可能会引发人类神经系统疾病,“最大威胁是诱发癌症”。

科学家们还建议,为降低食物中有毒成分含量,可培育在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不同地区都能良好健康生长的农作物品种。(新华)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