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泉州名师分析福建高考作文 出乎意料却贴近实际

2016-06-08 08:36:19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解读四

由画窥人 提出解决方法

■余新乐(泉州现代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

本次作文命题出乎意料地采用了多年未见的漫画型作文形式,以图代文,不对漫画做任何的文字说明。在开放多元的前提下,学生按照“任务驱动型”写作要求来成文。可以说,命题者通过灵活的漫画形式找到了作文中“材料话题”与“任务驱动”的一个平衡点。

本次作文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理解上没有太大难度,在立意上也有多种选择。但如果要就此现象深刻说理则并不容易,需要深入反思产生这一现象的现实根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由画窥人,对比观照才有精彩文章。

从家庭层面分析,可从以下角度立意: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上的反思。教育是长期工程,用吻与巴掌的方式代表父母的殷切期望是否过于简单粗暴?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是社会畸形的成才观,而家长的教育理念常常被社会评价机制绑架。二是唯分数论的评价机制的反思。以分数来评价孩子(香吻或巴掌),到底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是知耻后勇的奋进心还是扭曲极端的自我认识?成绩的波动原因有许多,父母的爱不能只停留在分数上,更应有深入温暖的心理关怀,这样才有健康的青少年。

从社会层面分析,可从几个角度立意:一是切实健康的心理预期定位。当把孩子定位于100分“学霸型”,对于98分的成绩自然难以接受;当把孩子定位为及格线下的“学困生”,那么取得61分就显得满足。只有健康的心理预期定位,才有平和的心态,才有更为幸福的下一代,更为和谐的家庭。二是临界点对得失心的影响。100分与60分是人为设定的临界点。如果前后两次成绩不在临界点上,那么细微的分数起伏大概不会引起截然不同的态度,由此想到人的得失在临界点上就显得格外敏感。三是固化的不切实际的群体思维模式。认为分数高的要始终保持高度,分数低的要不断进步,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需要反思。

解读五

考查思维能力 放宽视野创新立意

■施清杯(石狮一中语文高级教师)

这道作文题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较高。具备一定的纵向思维能力考生,可以通过连续追问、思考,才能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逐渐探向事物的本质,走向深刻思考。

显然,试题图像内容中,两组图中的两位小孩,可以认为前一个是优秀者、后一个是一般者,做出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校),也可以是家长(家庭),更可以是社会,图像内容指向的,可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可以是社会管理与评价。如果考生的思维广阔些,跳出教育,用更为宽广的视野来认识、评价这种现象,其分析就具有更为广阔的社会意义。

写作中,要求考生在思辨性的过程中通过对具体现象的深入分析、理性判断来表达自己意见,而不是人云亦云,更不仅仅是简单“证明”一个论点。这样的写作涉及知识,涉及价值观,更关乎学生的思维品质。我想说,习得良好的思维能力,锻造出色的思维品质,是全国卷考生作文写作成功的核心素养。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