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高处难行 □张靖宇 2008年,全国的观众从电视上看到了令人扼腕的一幕:刘翔在110米栏的第一个栏前倒下,痛苦离场,留给观众一个充满失望和落寞的背影。无缘再现12秒88,人民英雄转瞬变成了“罪人”,反而要为自己的“滔天大罪”“忏悔”,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长久以来,人们就以更严苛的标准对待那些站在高处的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已经成为一句理所应当的真理。你有在考试中考100分的能力,稍有不慎只得到98分都不能让人满意;你只有考55分的水平,那么只要有一点点进步,也就能达到别人的期许了。然而,只因与预期水准不符,就能抹杀接近完美的成绩么?只因预期不高,就能忽视整体水平欠佳的事实么? 这种高期望严要求的评判标准是否已经成为一种大众的思维定式,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看到苹果新产品推出时总要承担退步的骂名,李娜在法网失利后遭受铺天盖地的非议;在更不起眼的地方,有着勤学苦读的孩子,醉心学术的学者,企业内部一致向前的团队,一旦有所成就,必要承担来自家长老师、学界、企业高管的“只可前进、不可后退”的巨大压力。是否成功就意味着必须拥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强大心理?是否只有最严苛的期望和要求,才能推动成功者继续在成功路上创造奇迹? 于是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些压力的来源。体育赛事的观众大多不了解竞技体育的训练模式,也没有足够良好的身体素质,但却可以自如地坐在电视前评头论足;电子产品的使用者并不了解产品内精密元件的匠心所在,却可以只因使用体验而吹毛求疵;企业管理层并不了解业务创新的艰难险阻,却能因为创新带来的利益对员工施以高压。王小波说:“我这辈子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评论家和批评家们未必一无所能,但却显然达不到被批评者的满分水准。 苏轼有名句:“高处不胜寒”,现在反而是高处最热闹:当你曾推开过成功之门,身后便会出现无数双挑剔的眼睛,注视着你前行,使你如芒在背。低开高走的人生最为轻松,因为一路上行,得到的全是鲜花;高开低走却也不应受到刻薄的非议,因为有绝对的资本,就不怕相对的下行。倒是批评者在言说之余,是否应该反思自己严于律人的处世态度,是否是揣着及格线的水平,在对那些高处的成功者指手画脚呢? (作者系2014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单科状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 |
- 2016-06-0833086名泉州学子昨日赴考 374人缺考2人违纪
- 2016-06-07高考“欢乐颂” 晋江侨声中学老师连续7天给考生送惊喜
- 2016-06-07高考首日泉州天气多云为主 考生要注意防晒防暑
- 2016-06-07高考加油!泉州33460名考生赶考 全城联动爱心助考
- 2016-06-06高考还没开始又“丢准考证” 民警提醒:别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