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高山村挖出一副乾隆年间青石门框
系资福院所有 曾被丢弃路边埋进垃圾堆
东南网6月24日讯(南安商报记者 何雪莲 通讯员 戴锦志 文/图)昨日,在码头镇高山村村道和尚坝处,村民挖出一副200多年的青石门框。据了解,这是乾隆年间修建资福院的大门构件。
【现场】乾隆年间的门框被村民丢弃路边
昨日8时30分许,10多个高山村村民聚在和尚坝村道上,旁边的水沟杂草丛生,一台挖土机正小心翼翼地清除周边杂草和泥土。
村民告诉记者,高盖山上资福院的大门柱就被埋在这个水沟里。
几分钟后,一块刻着字的青石条从红泥土中逐渐显露出来,高山村村民刘建欣随即拿起锄头把石条两侧的泥土清理掉,一根裹着红泥的青石柱子出现在村民眼前。没多久,一条青石门顶斗、一条青石门下斗、三根石柱(两根普通石柱、一根青石柱子)和一个青石柱头相继被挖出。
“这个门顶斗、门下斗和两根刻着对联和花饰的青石柱子刚好是一副门框。”正在清洗石柱的村民老刘说。
经测量,两根青石柱长2.1米、宽47厘米,上下门斗长1.45米,是一副规格很大的门框。
一番清洗后,记者发现这副青石门框保存得相当完好。虽然石柱上对联有几个字像是被人为地凿除,但文字依稀可辨。只见一根柱子上方刻着“半壁名山千古画”,中间是块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笛的石雕,下方是花瓶石雕;另一根上方刻着“一堂灵佛万家春”,中间是块腾云麒麟回头的浮雕,下方也是花瓶石雕,雕刻精细、惟妙惟肖(左图)。
“这青石门框是乾隆年间修建资福院的,已有200多年历史。”码头镇欧阳詹研究会副会长雷永锻说,欧阳詹的祖父欧阳公在大唐咸亨年间,挥金布谷,在高盖山建了资福院,供僧众居住。资福院历经千余年,在数次兵荒马乱中遭到毁坏,屡经兴废,最后一次重建就在乾隆年间。
可是,资福院远在高盖山上,青石门框怎么会被人搬下山,丢弃在路边,填埋在水沟里?现在又怎么被发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