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德化雨亭:路上永远的“伞”
2016-07-10 10:21:09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雨亭多设在交通路口,特别是陡峭绵长山路的山脚、山腰和山顶,或者远离人烟的道路边。

赤水镇铭爱村路口的雨亭,始建于明代,是德化最古老的雨亭之一。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尤其是德化地广人稀,在交通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人们出门如遇瓢泼大雨或烈日炎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需要有个遮风避雨的歇脚地方。

因此,善良淳朴的德化人很早以前,就会建造用以解困去乏、遮风避雨的建筑物,免费开放给来往旅客歇脚,俗称雨亭。

雨亭多设在交通路口,特别是陡峭绵长山路的山脚、山腰和山顶,或者远离人烟的道路边。不管建造在何处,旧时民俗选址,讲究选择“风煞”大的位置,意为比较通风凉爽的方位。民间传说,雨亭建造也讲究良辰吉日,建在“风煞”越大的地方,建造者功德无量,家业越做越大。大的雨亭里,供奉着德化民间神祇“泗洲公”,祈祷行旅一路顺风,平安如意,所以德化民间有“泗洲公守格”说法。格,当地方言含关隘之义。

亭子里基本设施是固定的石板凳,或长条木板凳,占地面积大的可以容纳10来个人同时就座。雨亭的结构,大多数是三面墙壁,正面向大路敞开,让客人便利进出。也有的是传统木结构的亭子,几根柱子加盖亭顶,四面没墙。个别结构独特的,在大转弯路口则是两扇门两面墙,两扇门分别朝着路口。总之,不管什么结构、建材和造型,德化民间统称为雨亭。大的村落附近,还有村民或出家人做草鞋卖给来往客人,还提供茶水给客人。

这一善行民俗,千百年来,在德化以不同的形态传承下来。如今,公路交通部门也陆续在德化重点旅游线路边的绿化地上,兴建现代化的惠民雨亭,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徐艺星 文/图)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