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科教文卫 > 正文
清朝手绘"泉州府城池图":古城形似"鲤鱼吐珠"
2016-07-19 09:06:35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都说泉州古城,形似鲤鱼,又称鲤城。那你见过古城的地图吗?不少市民和外地游客都希望,能够在古城游中长知识,多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古迹和往昔岁月。

古城地图形似“鲤鱼吐珠”,图上所绘诸多地点今犹在,并有对应文字标注

细看城池图,可见“鲤鱼吐珠”景观。

本报讯(记者 陈丽萍 文/图)都说泉州古城,形似鲤鱼,又称鲤城。那你见过古城的地图吗?不少市民和外地游客都希望,能够在古城游中长知识,多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古迹和往昔岁月。近日,老泉州人、文化收藏者蔡其呈向“记者带你游古城”活动献宝,希望和读者一起分享他收藏的一卷《泉州府志》中的“泉州府城池图”。

标有城门鼓楼 引起对古城的想象

记者看到,这卷《泉州府志》封面已不完整,书中写有“泉州府志绘图”字样,手绘的“泉州府城池图”在书中占了两页。“从序中所写的文字‘同治九年岁次庚午……金华章倬标撰’来看,这本书应是重印于清朝同治年间。”蔡其呈说。

细看这幅城池图,可以清楚地看到“鲤鱼吐珠”的景观,小东门是鱼嘴,东湖是珠,鲤鱼身上有纵横交错的排水系统“八卦沟”,是经长期汇流而成的,而排水系统的蓄泄池之一百源川池,被认为是鲤鱼的眼睛。“三十多年前,我们参加环城跑,就是沿着泉州老城墙跑。十多年前环城还没有改造时,在清源山上遥望,还能清楚地看出鲤鱼图的形状。”蔡其呈说。

记者来到百源川池附近拍照时,遇到了正在散步的市民老傅,78岁的老人也爱看些文史方面的书。他说,百源川池、八卦沟就是研究古代泉州城池的重要史迹,八卦沟是从唐代经过宋元时期慢慢发展连接而成的排水系统,通则俱通,还有“它就像是鲤鱼身上的脉络分布”的说法。

据黄梅雨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泉州古城街坊摭谭》记述,20世纪初罗城蜿蜒30里,城墙高1丈8尺,差不多是6米高,而七座巍峨的古城门依然存在。而这份清朝的城池图上绘有七个城门,分别是仁风门、朝天门、义成门、临漳门、通津门、德济门和迎春门。

此外,城池图上还标注了肃清门、崇阳门、行春门的位置,这是子城的三个门。据记载,唐光启二年(886)王潮任泉州刺史,任内兴筑泉州子城。蔡其呈说,他在自己收藏的陈祖泽著的《温陵探古录续编》一书中了解到,四鼓楼在泉州城内,东西南北各有一座,东曰行春、西曰肃清、南曰崇阳、北曰泉山,泉山门为古子城拆卸仅存之城楼。“这本书是续编,1941年出版的。初编是1929年付印的,上面提到泉山楼早圮,崇阳楼拆于1923年,当时还存有行春肃清二门楼。书上附有行春楼的照片,还说‘四楼皆有桥’。”

肃清门(又称西鼓楼)遗址于1959年建为西菜市场,2008年建成遗址广场,这里曾是史籍记述事物地理方位的参照坐标。这个月初,泉州师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肃清门广场举办了《看得见与看不见的西街》口述历史展,这是学生们抱着对古城的好奇,与众多居民对话后的分享。而平时如果来到这个广场,更多的是看到在这里乘凉聊天的老人和结伴嬉戏的孩童们。

刊于《温陵探古录续编》一书中的小山丛竹之朱子过化亭老照片(右下)、行春门老照片(左下),尊经阁(右上)。

注有景点图案 引发老照片征集建议

城池图上绘有开元寺、谯楼、城隍庙、元妙观、承天寺、文庙、关帝庙、天妃宫等景点的图案,并且有对应的文字标注,而百源川池的对面还绘有尊经阁。

“尊经阁位于文庙的东北角,也叫魁星楼。20世纪50年代被拆了。庆幸的是,上面的两层被移到百源川池建了八角亭。”在泉州市环卫处机修厂工作的黄强说,他曾经就此事和奶奶聊过天,奶奶告诉他,以前是没有百源路的,从涂门街到百源清池就一条巷子可通,后来才修的路,一开始还是土路。

“行走在古城中,你会感觉到处都有故事。”黄强觉得,推广古城游,在游览现有的景点时,也不能忘记历史和那些消失了的景点。比如,游客在百源川池附近游玩,除了了解池的历史作用、参观附近的铜佛寺,也可以听听八角亭和尊经阁的故事。

喜欢收集老照片的黄强,就常常拿着老照片游泉州。“照片定格了历史,当我们拿着老照片,在泉州寻找它的印记的时候,就好像回到了照片里的那些时光,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时代与时代的碰撞。”

“细看这样的城池图,就更觉得我们应该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蔡其呈说,元妙观、小山丛竹等地方都有相应的老照片,看过老照片的人再到现场游览,总免不了会进行今昔的对比,也就会更加想了解这些景物背后发生的故事。

古城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作为老泉州人,蔡其呈觉得这是让大家更立体清楚地了解古城的人文历史的机会,如果能征集更多的老照片,书上的也好、市民家里的也好,经过统一整理,在景点进行展示,让游客能一目了然地进行对比,了解到以前的景点是什么样子的,再听一些历史典故就会比较直观。

尊经阁上面的两层被移到百源川池建了八角亭

■相关链接

在蔡其呈收藏的《温陵探古录续编》(1941年出版)一书中,有对尊经阁的详细记载:

尊经阁在明伦堂之左,阁上祀魁星像,所以也称魁星楼,明嘉靖间知府熊汝达捐俸倡建。阁高五丈余,计三层,第三层祀魁星塑像,匾额曰“极高明”。大门石楣之上,题曰“尊经阁”,全阁雕梁画栋,至为美观,墙内遍植桃李,芬芳扑鼻。阁中有碑志云:嘉靖中初建阁,厥后再修再圮,郡守怀公荫布即旧址重建,至嘉庆乙亥泉州知府富复捐俸倡修。清末有热心家某君,到南洋募款重修,自军兴后,该阁沦为军兵营,门窗俱无,已成一空阁。(丽萍 辑)

孩子们在肃清门广场上玩耍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