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老摄影家镜头】那些年·东西塔
2016-07-27 09:08:26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古老双塔修缮在即,让我们透过老摄影家的镜头,去回味时光在东西塔上留下的印迹。

上世纪50年代修缮开元寺的画面(黄百宁 图)

本报记者 张晓明

核心提示

“画面上,远处没有任何高层建筑,一片宁静。夕阳西下,天空出现少见的粉红色。”老摄影家陈世哲在朋友圈发了一张“90年代的东西塔”,立即引来大量点赞。古老双塔修缮在即,让我们透过老摄影家的镜头,去回味时光在东西塔上留下的印迹。

黄百宁:东西塔是永恒的

提到泉州老照片,我们不禁想起已经过世的黄百宁。黄老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摄影事业,为泉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片。在他数以万计的照片中,有不少是新旧泉州对比的照片。他曾在一次摄影展中用3张照片直观展示了泉州60年的发展历程。

“东西塔是永恒的,但是它们周边的景物随着城市的发展改变了不少,我的照片,正是通过东西塔外围,发现这种变化的。”黄百宁曾说,东西塔是泉州代表性建筑,但是它们不是孤立的,它们不但讲述着泉州的历史,也见证了泉州古城的快速发展。通过新旧照片对比,让人在缅怀过去的同时,憧憬未来。

第一次看到东西塔上的猴行者时,日本学者中野美代子乐开怀。 (陈世哲 图)

陈世哲:窗外就是东西塔

陈世哲的家就在东西塔对面,“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他笑着说他就是生在东西塔下的孩子。1981年,陈世哲第一次拿起摄像机,那时30多岁。从德化文化馆调到泉州旅游局工作后,热爱写作的陈世哲,每天的日记变成了用相片记录。在他的照片里,记录了泉州东西塔下最后一次攻炮城;记录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中野美代子第一次看到东西塔上的猴行者时的欢呼雀跃;记录了30年前,东西塔下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

“站如东西塔,躺是洛阳桥。”陈世哲说,这句话每个泉州人都能脱口而出。古往今来,背井离乡或远涉重洋的泉州人,他们魂牵梦绕的不仅仅是亲人和故乡,还眷恋着那依然屹立的东西塔。

1983年元宵灯会,亮灯的东西塔很美。(蔡其呈 图)

蔡其呈:拍下塔上所有雕刻

“东西塔上不光有孙悟空的原型‘哈奴曼’,更有唐三藏和白龙马。”说到东西塔,从1980年开始到开元寺工作的蔡其呈,对双塔上的石雕娓娓道来。从起初的协警到园艺工人再到后来的摄影组,蔡其呈每天就生活在东西塔下面,他发来的第一张照片是一个西装革履帅小伙的照片。他羞涩地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张彩照,当时与同事上塔安装灯泡时拍摄的。

从东塔的浮雕到西塔的雕刻,蔡其呈早在30多年前就全部记录在相机里。英气逼人的“火龙太子”、骏马驮三藏取经、猴行者、观世音、释迦如来、文殊、普贤、八大金刚、降龙伏虎……听着蔡其呈讲述的件件雕刻犹如在说一部《西游记》。

1983年,张加陛一家留下的开元寺最后一次灯会的合影。(张加陛 图)

张加陛:最后一次灯会合影

游历大千世界,是很多摄影师的梦想。但65岁的张加陛笑笑说,自己的钱不多,去不了那么多地方,不过在古城泉州,也有拍不完的东西。他在1981年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单反相机,从此用镜头记录泉州的城市变迁。

作为老泉州人,对家乡的热爱,让老张的摄影更富有泉州味道。他提供了一张老照片,上面斑斑点点有着岁月的痕迹。他说,1978年至1985年之间,在开元寺大殿两边回廊,曾多次举办大型元宵节灯会,我们一家三口去观赏,还拍了一张合影,背景就是有名的西塔。从那以后灯会就没在开元寺里举办,这张照片成了永恒的记忆。

上世纪20年代德国博士艾克拍摄的东西塔修缮的施工现场 (资料图片)

1991年航拍东西塔。当时开元寺正在局部修复,新搭的屋顶尚末铺瓦。 (陈世哲 图)

上世纪80年代,东西塔旁休闲的市民。 (陈世哲 图)

德国博士艾克拍摄的80多年前的东西塔 (蔡其呈 收藏)

1946年的东西塔 (黄百宁 图)

站如东西塔

暴雨中的东塔魅影

■泉州摄影家 陈世哲 图/文

泉州民间有句古老的俗语:“站如东西塔,躺似洛阳桥。”用来赞美高大的好汉,以及象征泉州人的英雄气概。

自古以来,当人们从西面八方涌来古城拜佛,他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的,便是这永远站立的心中偶像——东西塔。

近千年前,东西塔从木构、砖构而石构,从此便巍然屹立至今。历尽地震台风,暴雨战火,愈显苍劲。它那精妙绝伦的石雕,体现佛道法相,显示佛法妙义,揭示佛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古往今来,离乡背井或远涉重洋的泉州人,他们魂牵梦绕的不仅仅是亲人和故乡,他们还眷恋着东西塔。古今诗文中咏唱东西塔的“石塔双飞缥缈间,凌虚顶上结金团”,“石塔双擎天浩浩”等名句,千古传颂,脍炙人口。

傍晚时分的塔下人家

可是到了本世纪初,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建设规划的加速,众多高楼大厦渐渐挡住了人们的视线,我们开始很难抬眼远眺东西塔的身影。

但双塔依然屹立,默默地俯视着这座古城千百年的变迁。

它们目睹了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时代,刺桐古城“涨海声中万国商”和“满街都是圣人”的繁荣景象;它们也目睹了上世纪30年代,环绕鲤城的古城墙被拆除的惨象。

它们看过上世纪50年代初,东门外几里古道上几十座精美的花岗石牌坊被拆;它们也体验过上世纪60年代初,以它们的名字命名的双塔味精厂排出的酸性气体对它们双塔皮肤的腐蚀。

它们感受到了“深挖洞广积粮”的战备年代,新华路地下巨大的防空洞如何伤及西塔的根基;它们还见证过“三年困难时期”,眼皮底下的开元寺拜庭和大殿,竟然改造成“美食街”和百货商场。

最令双塔震撼的也许是,文革爆发那年,在几十名红卫兵企图冲进开元寺“破四旧”的危急时刻,时任泉州市长的王今生先生,不顾安危,挺身而出,站在开元寺大门口,破口骂出了泉州粗话。其凛然气势竟然顿时镇住这些毛头小孩,红卫兵只好撤退,开元寺东西塔毫发无损!

塔影夕照。月亮系二次曝光获得。

最令双塔不解的也许是,七八年前,因为一场病虫害,西街几百米长的塔下老刺桐树被一砍而光,种上樟树……从此,人们再也看不到泉州市花刺桐花盛开在东西塔下的火红花浪。

但双塔依然屹立。它们是成佛的常者和思想家。千百年来,它们见得太多了。它们没有表情,因为历史就是这样啊!人们从幼稚到成熟,从冲动到冷静,从愚昧到聪明,全球如此。

而有一件可以让双塔稍感欣慰的是,如今的人们已经关注到国家重点文物的健康。他们正在采取措施,准备为它们清除百年污垢,美容护肤。

此举深获泉州百姓和海外侨胞的拥护,因为东西塔的永远屹立,就是民族屹立的象征!

泉州还有一句象征爱情的古老俗语:“好啊好,好到东西塔倒!”其含意就是,东西塔是永远不倒的,所以我们的爱也是永恒的!

站如东西塔,躺似洛阳桥!自豪啊,我是个泉州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古城少有高层建筑,一片宁静。夕阳下,天空出现罕见的粉红色。

外国游客在西塔上

元宵节,西塔围墙外,民众在观看民间木偶戏演出。

东西塔下成片的古民居

从西塔四层拍摄东塔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