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兴 剑峰 制图)
今年,泉州市将从现有的3000个自然灾害避灾点中,选择200个点按A类避灾点标准进行建设和提升。这一工程被列入今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这200个自然灾害避灾点提升工程任务分配已经确定,市级补助资金已完成下拨,各个自然灾害避灾点改造提升工作正有序推进。
服务谁
受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影响群众
“我已经打电话给儿子,告诉他我很安全,家里一切都好,让他们不用担心。”70多岁的陈大爷说。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登陆前夜,他被及时转移到泉港区南埔镇施厝村自然灾害避灾点,和他一同被转移的,还有村里居住在低洼地带及危旧房屋里的20多位群众。记者在现场看到,避灾点内每个单间设有12张床铺,房间内方便面、面包、矿泉水等物资配备齐全。台风期间,被转移的群众在这里暂避危险,待风雨过后再返回家园。
据了解,分布在全市各地的自然灾害避灾点,主要服务于受暴雨、洪涝、风雹、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威胁或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的人员。一般在当地人民政府发布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发布紧急转移指令,群众生命财产面临威胁或其他条件需要启用时启用。
设在哪
优先利用现有公共建筑物
县级避灾点主要设置在人防工程、体育馆、影剧院、会场、学校和社会福利中心等公共建筑物内。乡级避灾点主要利用新建乡镇敬老院、文化中心、学校、食堂等场所。村级避灾点大多位于礼堂、村部、老人活动中心、学校、祖厝、祠堂等公益活动场所。
民政部门会在通往避灾点主要路口的醒目位置设置路线指示牌,指引受灾群众转移安置。避灾点建筑外墙设置有全省统一的“自然灾害避灾点”标示牌。
啥“装备”
物资较完善可基本保障吃住
自然灾害避灾点一般设置有办公室(值班室)、避灾群众宿舍、仓库、厕所等必备场所,配备简易卧具、应急灯、炉灶、锅碗瓢盆、手电、蜡烛等保障物资及生活必需品。
记者从市民政局救灾与社会福利科了解到,目前,泉州市的避灾点分为A、B、C三个等级。最高级别的A类避灾点内配备有床铺、床板、棉被、毛巾被、草席、应急灯、手电、灶具、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洗漱用品、塑料脸盆、塑料水桶、塑料小方凳等较为完善的物资;B类避灾点内配备有床铺、床板、棉被、毛巾被、草席、应急灯、手电、灶具等基本物资;C类避灾点则只提供安全场所。
咋升级
中心市区再增19个A类避灾点
目前,泉州市已建成3000个自然灾害避灾点(其中县级28个、乡级252个、村级2720个),初步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避灾网络。
此次按照A类标准建设和提升的200个自然灾害避灾点中,鲤城区9个、丰泽区9个、洛江区7个、泉港区9个、石狮市11个、晋江市25个、南安市32个、惠安县15个、安溪县31个、永春县25个、德化县21个、泉州台商区5个、泉州开发区1个。市、县两级政府对每个自然灾害避灾点提升工程项目给予5万元的经费补助。待提升工程完成后,县级A类避灾点可容纳300人以上,乡(镇、街道)级A类避灾点可容纳200人以上,村(居)级A类避灾点可容纳100人以上。
名词解释
自然灾害避灾点
为遭受自然灾害威胁或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影响的人员提供应急庇护和基本生活保障的场所。(记者 朱娟娟 通讯员 蔡金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