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大量史料论证 蒲寿庚据泉州以降元实为其兄之谋 关于蒲氏家族,饶公还有另一个考证,是有关蒲寿庚二兄寿宬的生平之考: 蒲寿宬,系出西城,信奉回教,初官右职,咸淳壬申(八年)知梅州。《八闽通志》云:“宋季益、广二王航海至泉州,守臣蒲寿庚据城不纳,皆出其兄寿宬阴谋。寿宬佯着黄冠野服入法石山下(按:今泉州丰泽区东海法石,离后渚港不远),自称处士,而密令寿庚纳款于元。”饶公又引《大明舆地名胜志》之《泉州志胜》来加以佐证蒲寿庚弃宋投元实出于其兄之谋,《泉州志胜》云:“寿宬授知吉州,不赴,劝寿庚据泉州以降元。” 蒲寿庚主泉州时正是宋元之交,他拒宋王而归降元朝是泉州地方史亦是中国历史上一著名事件。饶公引用大量史料,尤其是闽南地方史料来作分析,可见他对闽南历史娴熟于心,信手拈来,论据充分。 此外,他以大量史料指出,唐宋时,勃泥(即文莱)及三佛斋(即今印尼爪哇一带)人多蒲姓,且与华屡有交往。 探讨清初闽南戏流行 到处犹闻“哩啰莲” 饶公对闽方言与戏剧关系亦有探讨,上世纪80年代初,饶公应邀去日本京都大学讲学时,在图书馆参观古善本,发现了李卓吾评本《荔镜记》的刊本,如获至宝。《荔镜记》即福建梨园戏的《陈三五娘》,描写的就是一对来自泉州与潮州的才子佳人相爱而私奔的古代爱情故事,此剧至今仍是福建梨园戏实验剧团长演不衰的剧目,为泉州民众所喜闻乐见。 饶公还就潮州话中的“加罗”、“加哩啰”和“加哩莲啰”与明朝戏曲中的神咒在众人合唱时的“啰哩莲”联系起来考证。他引大量的材料来分析,在自宋代以来历代文人笔下说及唱戏时都有类似同音的三个字——“啰哩莲”一语,泉州人在使用方言也常引唱戏时的“嗦啰莲啦”。饶公举证指出:清初闽南戏颇为流行,因此到处犹闻“哩啰莲”之声。 曹雪芹的先祖曹寅曾将其讥笑为蛇语。为什么呢?因为“闽”字在字形上表示门内有“虫”,从蛇,因此闽话也就变成“蛇语”。他有诗云:“摘耳犹闻啰哩莲”(曹寅《楝亭诗钞·听闽乐》),足见南戏北伐,也在北方流行起来。(记者 朱彩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