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人:郑瑞甫
东南网8月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徐锡思 文/图)“转身背对老虎,一定会被咬!”今年91岁的永春县离休干部郑瑞甫,敲着桌子说得斩钉截铁——他有资格说这话,1953年成立“安永德大联合剿虎指挥部”,他就是副指挥,灭了三只专门吃人的老虎。
前段时间,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游客擅自下车遭老虎袭击,引全国关注。有感于此,永春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文史专家林联勇,通过永春县志、旧报纸、档案馆、亲历者等途径,收集整理了一份“剿虎档案”。郑瑞甫就是他采访的一个重要亲历者。
据永春县志记载,从1950年到1959年,永春捕歼大小野兽1万多头,其中就有老虎11头;195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还专门赶赴永春,拍摄《深山除害》纪录片。当然,现在老虎是保护动物,华南虎更被列为我国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永春、德化屡次传出虎影谜踪,那个特殊年代“人与老虎”的记忆,挠得人心痒痒的。
1957年《大众电影》的拍虎报道
为虎烧山 山荒20多里
“据县志记载,永春县有虎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永春、德化虎四出,白昼噬人,或夜入人家,阖门俱尽。”林联勇介绍,上世纪50年代左右,以出产无烟煤著名的天湖山是永春的主要林区,纵横40多里,1947~1949年间因虎灾惨重,群众不得已放火烧山,造成荒山绵延20多里。
山高林密地区的虎患,成为当时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不要说夜里不敢出门,白天都不敢下地干活,怕被老虎吃了。”郑瑞甫回忆,1952年,在福州召开的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上,永春县人民武装部部长曾伯虎向大会呈交了一份“为民除害”的提案,曾伯虎还专门写了一份虎患情况专题报告呈送军区党委。
1953年春,福建省军区拨下剿虎经费5000元,发给轻机枪1挺,步枪100支,以及一批子弹、手榴弹,由永春与邻近的安溪县、德化县、大田县成立剿虎联合指挥部,总部设在永春,由曾伯虎任指挥,郑瑞甫为副指挥。
郑瑞甫记得,剿虎指挥部在永春调集各地著名猎手、民兵,并抽调解放军战士协助,组成7个专业猎队和30个业余猎队,有队员194人,日夜跟踪追歼老虎,主要是在三只老虎经常活动的永春天湖山、牛姆林、福鼎山,以及德化、漳平、安溪等地。
首先被发现的是一只小虎,在安溪潘田山。无处可逃的老虎从草丛扑出来,出现了惊险的一幕:在被扑倒之前,民兵卢来成(永春桂洋人)用胳膊扼住虎颈,用头顶住虎的下颚,一人一虎在地上滚动搏斗!“没办法在远处开枪,我们就赶上去,猎手康由枪法最好,一枪把老虎的头打爆了!”郑瑞甫介绍,这只小老虎有100多斤,卢来成因为剿虎有功,1960年4月被推举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第二只被打死的是母老虎,在安溪剑斗过溪时,被当地一名猎手看到,因为洪水太大、动作迟缓,被一枪命中后逃了。几天后被发现死在山上,一称重达200多斤。没了伴的第三只小虎,逃到永春一区龙山乡的古格,被民兵安放的虎橱活捉,后来送到福州动物园。
1956年《新民报》的打虎报道
借虎拍片 差点闹出人命
这些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1953年4月10日的《福建日报》头版,还专门进行大篇幅报道。1956年春,福建军区特拨经费2万元,联系八一电影制片厂到永春拍摄纪录片《深山除害》,《解放军报》和《新民报》作了专门报道,在1957年第5期的《大众电影》杂志上专门刊登了《深山除害》拍摄的三张剧照。
郑瑞甫回忆,当时永春重新调集猎手、民兵和部队神枪手共40多人,组成打虎队,上山狩猎,配合拍摄。“打老虎的危险性极高,很多人看到了真老虎,会被吓到!”他说,有一天获得情报,老虎到农民家咬猪,打虎队立即上山,找到老虎脚印,跟踪追击,射伤了老虎,但逃跑了,于是就安排人到林子另一侧去埋伏,“派了两个枪手保护摄影师,结果老虎真的出来了,摄影师紧张得不得了,都没拍下来镜头”!
在拍摄期间,还发生了一起老虎咬人的事件。为了补拍老虎纵跃发威的镜头,拍摄组又特地从邻近的仙游县借来一只刚用虎橱捉到的200多斤重的老虎,运到永春与仙游交界的白鸽岭,在虎笼的背面安装一个滑轮,缠绕上钢丝绳,绳头引进笼内,套牢虎的一只后脚,又安排一个民兵守住滑轮。在笼前用麻绳围了几十平方米的圈,拍摄组和打虎队成员立于圈外。
“当时的设想是:打开笼门放虎出来,拍到老虎发威的镜头后,就转动滑轮,将虎拉回笼内。”郑瑞甫说,可打开笼门后,老虎却懒洋洋地趴着。在场的永春兵役局(原人武部)局长郎守业一急,捡了一根树枝走进圈内一番舞弄,老虎没理他,可他抽身往回走了几步,老虎一纵身,咬住他的左手和腰际!
在场众人惊惶失色,束手无策。“就在郎守业快支撑不住时,猎手康由不慌不忙,将子弹上膛,走入圈内,枪口紧挨老虎头部太阳穴下就是一枪,老虎倒地毙命。”回想往事,郑瑞甫总结,“不能背对老虎”,郎守业在医院里治疗一个多月后才出院,仍心有余悸,“当时太麻痹了”。
这次拍的镜头不理想,在银幕上只有老虎出笼,一个穿白衬衫的人影一闪而过的一瞬镜头。因为把借来的虎打死,后来还从拍摄经费中拨出一笔钱作为赔偿。
斗虎工具
“1953年11月,剿虎指挥部奉命撤散,留下一批枪械弹药给永春,地方民兵仍不时出击剿虎。”郑瑞甫掏出一张纸,手绘了当时四种主要的剿虎工具。
第一种是“虎橱”,由三部分组成,中间独立的橱柜关着一只羊,两边各放一个用粗木做成的橱柜,两侧留一个门,橱柜靠近羊橱的地方放踏板,老虎一踩到,高悬的门板落下,困住老虎,还不会吃到羊;
第二种是弩箭,设在老虎经常走的路线上,绑一根绳子作为机关,一旦老虎碰到了,就会自动发射,不过打中的概率很小;
第三种是路枪,原理跟弩箭差不多,但威力更大一些,“没有人瞄准,很难打到要害,但可以起到很好的报警作用”。
第四种属于当地民兵自创的“虎炮”,把瓷碗打碎,挑出尖锐的瓷片,跟火药混在一起,做成球状,外面再用牛肉或羊肉包起来。“只要老虎咬肉吃,火药爆炸,瓷片会把虎嘴炸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