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小记者团> 玩乐小常识 > 正文
三大招数摆脱暑假综合征 你家孩子准备好了吗?
2016-08-09 15:29:00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陈小妮  

3周后就开学,你家孩子准备好了吗?

三大招数 摆脱暑假综合征

东南网8月9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曾小琴)掐指一算,暑假仅剩3周。有家长近两天开始焦虑起来,纵容的假期里,孩子不知不觉已患上“暑假综合征”:晚睡晚起,作息无规律;拖延症一患,暑假作业还未完成,把学习抛到脑后;沉迷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等。家长们担心的是,如果孩子未能及时作出调整,会影响开学的正常上课。

您家孩子是否也患上这些暑假综合征?开学脚步临近,如何更好地帮孩子调整目前的生活学习状态,以便尽快进入状态,让其更好地与正常的就学接轨?

昨日,海都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凤霞、泉州妇女儿童心理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杨玉环,支招孩子摆脱“暑假综合征”。

郑凤霞老师称,剩下的假期时间,仍是父母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的良好机会,家长应借此契机与孩子多多沟通,暑假还有什么还没有做,哪些是必须做还没做,哪些是可以不必要做的,父母可以先好好与孩子讨论。既然是讨论,那就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

问题1:作息无规律

支招:订作息时间表 循序渐进回归开学模式

郑凤霞老师认为,暑假仅剩20多天左右,这段时间往往是家长与孩子矛盾的高发期,可能孩子的作业还未完成,每天睡到午时等,暗自为开学各种着急各种紧张。但这些担心核心是要引发家长思考,“我们到底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孩子,所做的事情意义何在”。

“我的建议,父母要做长远的考量,要多放手”,郑老师称,暑假是孩子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好契机,也是孩子难得的放空时间,暑假里,有些平时要做的事情仍坚持继续做,如练琴、体育运动等;还可做些开学没办法做的事情,比如与小伙伴一起玩耍,深入参与一项体育运动,或是回老家一段时间,或是出去旅行。

她建议称,就作息不规律家长可以与孩子商定个循序渐进的时间表,何时睡觉何时起床,何时做作业,何时运动……慢慢往正常上学时间靠近。前提是家长要与孩子商定,由孩子自己作决定,制定好时间安排表贴在墙上,让孩子按计划执行。当然,执行时也不要太呆板,只要孩子有慢慢靠近目标就可以了。

杨玉环老师还建议,孩子在实行作息时间表时,家长要多鼓励,鼓励孩子温和而坚定的坚持。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当遇到孩子没有如预期一样行为时,父母一定要hold住自己的情绪,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在整个调整过程中,家长的心理暗示和鼓励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消除假期综合征。

开学前这段时间,家长应创造环境让孩子静下心来,进入学习前的模拟状态。杨玉环老师还建议称,当然,要让孩子静下心来,家长要创造一个安静的氛围。同时家长可帮助孩子认识新学年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感受到一定的学习压力,提起前进的劲头。

问题2:暑假作业一拖再拖

支招:不匆忙接手 让孩子自己解决或报暑假作业班

往年临近开学,有家长才发现孩子的暑假作业还没完成,一下就情绪失控,“简单粗暴”来解决,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动手打孩子。

杨玉环老师认为,还有三周的假期生活,避免出现上述情形,家长应担起责任,与孩子一同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尤其是对于那些自制力差的孩子。如果你发现孩子作业还有很多没完成,一定要冷静,克制自己的情绪,切忌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做出伤害孩子的行为举动。

杨老师支招称,对这些问题家长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决定。首先,不匆忙地接手,告诉孩子完成作业是他自己的事,不要替他承担责任,问问他对此会怎么处理,根据暑假作业完成的具体情况结合时间紧迫性做出调整,可以给他提供适当的帮助。其次,老师的态度和家长一样重要。家长把本该属于孩子来承担的责任还给孩子,让他亲自经历该问题带来的挣扎,自己找老师沟通,自己和老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则要监导和随时鼓励,用坚持到底的方法,确保作业的完成。事后家长应及时和孩子坦诚沟通。不要说教或批评,跟孩子谈谈你的担心,聊聊他对这事有什么感受。审视一下问题出在哪,搞清楚这对他有什么影响,要赞赏他为学习做出的每一个努力,允许他在自己的错误和经历中得到成长。

郑凤霞老师则认为,如果目前孩子暑假作业还没完成,又很排斥,那建议家长给孩子报个假期作业暑假班,这样孩子在短期内把暑假作业完成后,他就有成就感,也有其余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问题3:被包办自理能力差

支招:制定日常家务表 家人达成一致

历时两个月的假期,有家长放手让孩子玩,觉得“玩过了他就会想学”。还有家长则事无巨细为孩子的假期排得满满当当的。又有不少双职工家长苦于孩子没人照料,便把孩子送往老家由爷爷奶奶照料,或送到孩子外公外婆家,因老人家习惯包办,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这些家长担心该如何改变孩子的这种状况。

就此,郑凤霞老师认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能力,孩子才会有这方面的能力去安排他的生活,也不至于过度焦虑。她以自己刚接手的一个案例介绍,有个初二年即将升初三的学生,这个孩子很懂事听话,成绩很优秀,作业也不需家长操心,也没上过补习班,但孩子自己却很焦虑,觉得每个时间空当都要安排好。可是安排好了,又出现拖延症。这个拖延过程中,他又觉得自己很难受很内疚,搞得自己很纠结。郑老师分析称,其实,人的大脑是需要休息的,需要一个放空的时间,大脑的整合能力才能提升,否则大脑都是在被动地运转。还有一点,父母的焦虑也无形中转嫁给孩子,让孩子觉得无时不刻都得做事,这样不好。

针对假期有父母把孩子寄放在老家或是外婆家,这种经历是很珍贵,对孩子而言是不同的生活体验。如果父母能放手,对孩子是有好处的,不管外婆外公或其他代管人如何宠爱这个孩子,都没有关系,因为这不是孩子的常态,当孩子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他还是会回到原有的主线上,也不会因为这一两个月,生活自理能力弱化。反而会让孩子觉得,他是笼罩在爱的环境中的。因此家长不要过多担心。

而杨玉环老师建议,若担心老人包办影响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事先可和孩子一起协商家规,制定日常家务表。还可先与孩子开一次家庭会议,让孩子一起做头脑风暴,想出各种家务活应该由谁、在什么时间、怎样完成。家规不仅仅用来规范和约束孩子的行为,同时也应该保障孩子休息和玩耍的时间。所以不能定得太严厉,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不论是与老人同住,还是暂时把孩子寄养在老人家中,都要注意和老人协调好关系,达成一致。让老人不再站在孩子和他们的生活体验之间,让他的依赖感降到最少,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一个独立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