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泉州台商投资区> 台商投资区新闻 > 正文

发挥余热采访报道 泉州台商投资区老年记者团书写夕阳红

2016-08-10 17:33:16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发挥余热,深入基层采访报道,年纪最大的已79岁——

老年记者团 书写夕阳红

老年记者团深入基层采访报道,展现台商区风采。图为孙怀伟(右)采访张坂雕艺从业者。

核心提示

在泉州台商投资区一些重要或特殊的场合,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元宵佳节,在“海丝”艺术公园花灯会场,他们穿梭于热闹的人群中,记录盛况;区老龄服务志愿者协会上门慰问孤寡老人,他们和年轻的志愿者同行,感受温暖,向外界传递正能量……他们是台商区老年记者团的成员,目前团队共有6位老人,平均年龄68.5岁。他们通过采写稿件向各级媒体投稿,发挥余热,展现新区风采,发扬公益精神。

□本报记者 陈灵 郭子芳 通讯员 饶文福 文/图

采写生活点滴 展示风土人情

“用笔记录生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台商区洛阳镇的杨华强今年65岁,是老年记者团成员中年纪最小的,退休前是洛阳屿光小学的语文老师。他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1985年《泉州晚报》创刊后不久,就在上面发表了诗歌《惠安女》。

“自古以来,在百崎乡诞生的航海经商者数不胜数,其中不乏通过海丝贸易而扬名四海之人,他们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上述文字来自去年发表于《泉州晚报》的文章《百崎缘结海上丝绸贸易》,作者之一是顽石。“顽石”是今年66岁的郭廷玺的笔名。他曾是百崎中心小学的教师及政教处主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向《泉州晚报》投稿,常常一个版见报两篇文章,一篇用笔名,一篇用真名。”他说,《泉州晚报》编版电脑化以后,他也开始学用电脑打字、传稿。

“老年记者团的大多数成员退休前是教师,不仅文章写得好,深入基层,态度也谨慎认真,一篇稿件投稿前,常常要看十几遍。”区老龄委工作人员饶文福介绍,老年记者团发挥优势,以自己的方式宣传台商区的风土人情。

热心公益活动 弘扬社会正能量

今年春节前夕,区老龄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到东园镇几户贫困、孤寡老人家中慰问,今年74岁的黄怀意也参与其中。他坐在一旁,一边仔细聆听慰问对象与志愿者的对话,一边用笔记下所听所感。“老年记者团的成员都是热心肠,他们常常随志愿者入户慰问,或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敬亲孝老的感人故事,向媒体投稿,弘扬正能量。”饶文福说。

郭廷玺兼任区老龄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经常参加志愿活动。平时,他也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我采访过一位老人家,他每天从东园镇秀涂村到百崎下埭村唱南音,风雨无阻,坚持到现在已80多岁;百崎有一位丈夫,连续14年照顾患病妻子,为她倒尿壶。”他回忆道,还有百崎乡一位78岁的厝边老人郭廷水,有自己的产业,生活却十分节俭,长年捐资给公益事业。

“83岁的杨文坤老人10多年前创办爱心协会,多年来表彰孝老敬亲的多位孝子、孝媳,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文化。”杨华强说,杨文坤老人至今还经常去菲律宾、台湾等地宣传传统文化,自己十分敬佩,便把杨老的事迹记录下来。

设立交流平台 让老人“老有所为”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更多老年人有精力、时间投入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去,但却一直缺少交流的伙伴和展示的平台。”饶文福说,成立老年记者团就是为了给老年朋友提供一个发挥余热、展示才华的平台,实现老有所为。

“老年记者团年纪最大的成员郭其南已经79岁,仍十分活跃,欢迎更多想要发挥余热的老人加入。”他说,喜爱新闻事业的老年人可以拿起手中的笔或相机记录身边发生的点滴事情,区老龄办将把优秀稿件推荐给省、市、区各级媒体报道,以展示台商区老年人的生活面貌,加强老龄宣传工作。现在老年记者团分文字组、摄影组,区老龄办会通过组织成员交流培训、集体采风等活动,不断提升老年记者的写作水平,推进采访报道工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