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车间,大大解放了劳动力。(刘文艳 摄)
核心提示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工业革命提上日程,工业转型逐渐进入实质阶段,智能工厂的建设成为大势所趋。《中国制造2025》亦明确提出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泉州的传统制造企业也顺应大势,抢占潮头,将“制造”变为“智造”,推动向智能工厂的转型升级。
□记者 吴清逸 实习生 陈素晶
智能化来袭 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
在工厂智能化浪潮下,如何改变原来较为盲目的生产模式,利用互联网实现精准的“私人定制”以直面客户需求,既是泉州传统制造业面临的一大问题,也是其转型升级的机会。
由德信织造转型而来的同衣网正走在它的“智化”路上,其创始人郑榕原先借助国内电商蓬勃发展势头,将直面消费者的电商运营交给服务团队,“但代运营服务终究只是服务,无法进一步深入企业基因去倒逼工厂升级。”郑榕分析说。于是,他们通过整合本土诸多工厂,强化供给端实力,并且提供各种面料、款式和多个品类的选择。而诸多实体工厂的信誉证书和3到5天确保消费者收货的承诺,是同衣网吸引消费者的一大亮点。这样的商业模式虽然被许多人质疑不够新颖,但它对维系企业的生存起到很大作用。郑榕同时谋求“C2F”(顾客对工厂)的柔性升级,努力在生产端各环节组建富有效率的智能工厂,快速匹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同样面对传统服装产业智能化的问题,山东青岛的红领集团是传统工厂改造智能工厂的先行者。红领整合工业化生产资源,让顾客以低廉价格享受私人定制服务,真正践行C2F模式。该企业通过软件与智能生产设备的结合,灵活调整生产工序,并以较为经济的成本制造出用户所需产品。借助大数据分析,红领通过数据建模实现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能在一分钟内完成“一人一版,一衣一款”,在所有细节上达成个性化定制,在流水线上做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红领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理念,有效搭建消费者与制造商的直接交互平台,消除中间环节导致的不透明、不合理、不公平因素,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有机结合。
郑榕同样有一个“‘红领模式’的智能工厂梦”。他说:“随着团体服装的深度发展,很多企业、单位趋向于定制专属服装,这是体现企业文化与团队精神的深度定制。同衣网想通过互联网工具将客户、设计师、智能工厂连接在一起,提高效率、减少成本。通过大数据,使信息化与智能化的融合,在团体服装这一细化市场上有所发力。”
找准着力点 智能化升级寻求突破
在传统制造业的各个领域,智能化升级已成为各大企业寻求突破的重要着力点。企业的智能化之路,不仅需要紧贴消费需求,还需要从企业内部生产方面“动刀”。
泉州的企业家深知,智能化不是嘴上说说而已,所以,他们早早动了起来。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就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改造,打造智能生产样板工厂。以纺纱车间为例,经过改造,工人从原有的64名减少到16名。“以一名工人年均5万元的工资来说,每年可以节省240万元。此外,引入机器人作业后,速度更快,还可以避免人工失误造成的外观损伤,降低产品不良比率。”公司品牌部经理陈阿斌说,数字化车间的建设,还将促使高端定制产品比重进一步提高。
除了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智能化,企业也在产品的智能化方面也加大了力度。特步公司作为福建体育用品龙头企业之一,不仅借助智能化手段搭建柔性生产线,连接消费者和上游供应商,让消费者的需求直接、无时差地传递到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还在智能产品研发上展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能力,其与奇虎360共同研发的首款儿童智能定位鞋于2016年第一季度的订货会上开放订购。同时,特步还计划推出与APP相连的智能产品,并拓展不同类型的智能装备。
还有家居产品制造领域,更是借助“智造”给生活带来更多美好。九牧厨卫对其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工艺上进行深入改造,其陶瓷智能研究院是“中国制造2025”示范项目,也是全球首创的陶瓷全自动生产工艺研究基地。该自动化生产线颠覆传统陶瓷制造模式,完全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在上海厨卫展上,九牧除了展示多款顶尖智能新品外,还与华为跨界合作,开创中国厨卫行业与物联网智能家居跨界合作的先河。可用APP便捷操控的马桶、预约放水的按摩浴缸、感应开门自动变色的淋浴房……想一想,生活真是多姿多彩。
在传统制造企业加快智能工厂建设的同时,一些专门提供工厂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机构应运而生,他们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服务,助力传统制造业的“智化”。例如,致力于鞋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运营的黑金刚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当前中小型鞋企面临的转型困境,尝试和研发一种单元化的生产线组合,厂商可根据需求和能力购买一个或多个单元运用到生产线中,并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添加单元。
一边是智能工厂的打造,一边是智能产品的研发,相信泉企的智能化道路将越来越开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