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泉港区土坑村鲜为人知的海丝盛世 期待荣光再现

2016-08-22 08:23:18 刘燕婷 谢明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倾家资组船队以海为田

72岁的刘秀德,是土坑村老年协会的副会长,打小便在土坑长大,刘百万的故事,他少说也听了上百遍。

刘秀德说,刘百万出生时家境殷实,明末清初刚解除海禁,具有开拓精神的他,觉得靠单一的农业无法致富,倾尽家资买了大桅船,开始了以海为田的海贸生活。

“他从土坑带着山货、丝绸、铁制品出海,去往台湾时,还会带着台湾黄糖、煤炭,一路交易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等。归来时,船上最多的是东北的木材,还有西洋布匹、东南亚的红糖和大米。”

海上贸易让刘百万的财富迅速积累,他的船队逐渐壮大到20艘大桅船,成了土坑村最大的船队。在他的带动下,长子刘建珍也瞒着他组建了自己的船队,成为当地三大船队之一。

一回,刘百万去肖厝港时,发现那里停了十几艘大船,他问,“这是谁家的船队?他一定很富有”。有人回他说:“这是你儿子的啊!”刘百万惊讶之余颇感欣慰。

“船队需要大量的水手、码头搬运工,村人有了更多营生的手段,两条古街也在海贸的带动下,达到了兴盛的顶峰。”刘秀德说,“当时沿街店铺主营西洋货物、烟酒、中西药、船用物品、食杂和金银加工等,那时土坑村商业发达,各地客商云集,古街上的维欣客栈也生意兴隆。很多店铺一直经营到民国末年,古厝现在都还留存着”。

被称土财主后大兴文教

70岁的刘荣平,是土坑村老年协会会长,他讲了刘百万大兴文教的故事。一次,刘百万去比土坑还繁华的峰尾镇作客,被人奚落是“来自土坑的土财主”。他深受打击,开始兴办学堂“选青斋”和“文武管”,让土坑村的族人接受教育。

彼时,刘百万在重视海商的同时,也有了习武重文的思想。在教育上,他也是煞费苦心,“那个年代,鸡蛋是奢侈品,只有富贵人家才能拿来当饭吃,可刘百万每天中午都自掏腰包,为习武的小孩买一个鸡蛋当点心”。刘荣平说,大儿子在他的影响下,也拿出自己的三亩地作为书田,出租田地的租金全部给学堂,为学生买书和购置文房四宝,也作为学子参加科举时的住宿及奖金。

大兴文化教育后,土坑先后出了刘梦超、刘博和、刘建龙等多名进士。史书记载,土坑共有四位进士、十三位举人。而土坑族谱则记载,共有79位进士、举人、贡生、太学生、乡饮正宾等名人。

重视文教的传承在土坑村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今村里每年都有6万元来自华侨的奖学金,大学本一的每人奖2000元,贫困的学子还可以有数百元的补助,今年已奖励了30多名大学生。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