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泉港区土坑村鲜为人知的海丝盛世 期待荣光再现

2016-08-22 08:23:18 刘燕婷 谢明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申遗名单的最后冲刺

为保留原汁原味的古厝味道,漆料都必须精心调配,保证和旧的色泽一致

在申遗时间表的倒逼之下,土坑港市遗址的修缮保护工作已是迫在眉睫。专家团队深入调研,初步确定了20余处文物点,包括古大厝、古井等。

40多座古大厝,是本次修缮保护的重点之一。这些古厝有的已颓塌得仅剩四周的基石,有的表面看似门庭完整,可屋顶已塌,里面屋子已倾倒殆尽,有的内部陈设完全被荒草和垃圾占满。专家基本确定有27座保存较为完好,将逐一进行重点修缮。

目前已有专业团队,针对这些古厝做单体的修缮方案。古厝修缮预计需投入4000万~5000万元,加上整个遗址周边的环境整治提升等,共需投入1亿多的经费。目前,泉港区正全力备战,力争让土坑港市遗址进入最终的申遗名单。

打造一个修缮的“标房”

“我们已经在对绣花楼古厝进行先行修复了,这处古厝的修复方式、施工技艺等将成为未来大面积修缮的标准。可以说,绣花楼是未来古厝修缮的标房。”后龙镇副镇长刘宗强说,本次修缮的操刀者,是致力于闽南古建研究的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姚洪峰。

红砖白石的绣花楼,处在土坑村“提督府”的边上,共200多平方米,建于乾隆年间,并非传统的闽南古厝规制。它的左侧是两层楼,右侧紧连着的是一层的建筑,外围墙已倒塌得只剩一小堵,屋内地面坑洼不平。“绣花楼原本可能叫凉亭,紧邻五间张、四间张,这三处古厝都是刘百万家族的。”刘宗强说,这三座古厝都曾是刘百万大儿子刘建珍用来接待各方商人、洽谈生意的,可以称得上是土坑村的“金融街”。

凉亭后来改名绣花楼,给刘氏的大家闺秀居住。刘宗强告诉我们,刘氏一族遵守25条家规家训,重视女孩教育,这些大户人家的女孩在这里学绣花,读颂经典。这次选择绣花楼作为修复点,是因为其面积体量小,结构不复杂,工程量相对小一些。

修缮的施工团队已在这里作业了半个月余,绣花楼右侧的屋顶已整个拆下,烈日下工人们正忙着将屋顶垮掉的横梁换下,架设上新的木梁。

66岁的徐师傅正在给木梁刷上刚刚调制好的漆料。徐师傅从13岁开始当泥水工,跟着木匠学木工,他早已深谙古厝的建筑特色。“这横梁没用一根钉子,都要用木卯结构来衔接,现在的年轻人,没多少人懂。”徐师傅所在的施工队有一二十人参与绣花楼的修缮,队伍平均年龄65岁,徐师傅算是里头的“年轻人”。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