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坑村至今保留着众多明清时期建筑
土坑村的这个码头曾经是惠北货物的一个重要中转站(文中图片来自“泉港文体旅游”微信公众号) 早报讯(记者 张素萍)昨晚,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国宝档案》播出《古厝寻珍——儒商并重的传奇》,讲述泉港土坑港市遗址这一“海丝”遗产点历史、故事和价值。 泉港土坑村港市遗址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目前,核心保护区域共有16个点,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土坑村自古以海为生,海运商业发达,有延续至今的家族式海运传统。明清时期,土坑村刘氏族人出海经商,航线北至浙江宁波等地,南至广东汕头及东南亚等地,尤其与泉州港、厦门港、漳州港的海运贸易最为密切,现存码头、集市遗址。 在唐、五代头北海运兴起的同时,作为处于太平港出海口,南联泉州港的土坑湾,早有先民郑氏等多姓群众,参与海洋贸易,并在村中建造祭拜神庙,祈求平安。如今,后墘村遗留的“莲坑宫”、割山村“莲坑沟”和后墘村的“莲坑潭”,就是当年海洋贸易的见证。 宋元时期,刘郡(音名)家族已开始海洋贸易。而从明代起,土坑村刘氏族人历经10代人陆续兴建起40多座大厝,现存明清建筑27座。 在广泛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土坑地域也开设了不同风格的专业店铺,如专营产地南京的布匹店、专营海外产品的洋货店等,街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形成了以屿仔壁港为主要港口,祠堂口、施布口两条主街道,厦门口市码头为主要货物聚散地的规模庞大的港市,商业辐射范围境内达到厦门、泉州、莆田、宁德、三明和四川、江西、广东、海南等地,境外主要为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 而那些古代海商兴建的海商民居,不仅保留闽南传统建筑风格,而且形成一条商住两用街,成就兴隆发达的海港集市。专家介绍,土坑村港市遗址是泉州市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港市遗址之一,是古代泉州海上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填补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遗产点目前暂无港市遗址的缺环。 央视《国宝档案》通过拍摄土坑村现存码头、集市遗址、数十座明清建筑,讲述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古代海商传奇。今天上午11:10节目将在CCTV4重播,有兴趣的市民记得收看。 |
- 2016-08-22泉州泉港区土坑村鲜为人知的海丝盛世 期待荣光再现
- 2016-06-14泉州泉港村民田间挖出船锚 牵出土坑海丝港市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