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科教文卫 > 正文
晋江安海后库陈氏家庙的“飞钱”传奇
2016-09-02 10:59:11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古代,在通往安海后库陈氏家庙的道路上有5座牌楼,这牌楼群比肩接踵,气势浩荡。可惜的是,由于历史久远、岁月更迭之故,如今仅余“飞钱里”和“接官亭”。

“百鼠窗”蕴含美好祝福。

对台商贸名人辈出

今年4月,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蔡干豪、福建省开闽姓氏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庚、福建省文管会文物鉴定中心研究员黄华等专家曾到安海后库对陈氏家庙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在考察报告中称,后库陈氏家庙虽经历代重建重修,仍保持明清建筑风貌,保存(沿用)了大量明代建筑构件。“整座建筑木雕、石雕极为精致,这在我省宗祠建筑里是不可多得的。这是飞钱陈氏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值得好好保护和传承。”

蔡干豪等专家还对明清时期后库陈氏在对台通商贸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予以赞赏和肯定。据几位专家的调查,安海(古称安平)在宋代就设有火船坞渡头、中山港渡头、金厝渡头、水心亭港古渡头,海外贸易昌盛。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后库陈氏六世祖陈元麟在泉州开辟“泉州五堡港口”,设立码头进行对台商贸。造船业及对台商贸的兴盛,带动部分族人迁居至泉州府的“五堡”并从事各种对台商贸;另一方面,后库村里的陈氏族人,利用天时地利,依托“火船坞渡头”“中山港渡头”两个码头的优势,开设商行把大陆的土特产、陶瓷、棉布等运销台湾,再从台湾带回大米、糖、干果、水果、棉布等农产品,以及建材和日常必需品,形成两岸货物互相流通之局面。

据后库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开设商行从事对台贸易较有代表性的后库村人有:陈启栋(泉利商行)、陈珠盘(源兴商行)、陈佑劝(明记商行)、陈启栽(聚兴商行)、陈永元(建安商行)、陈永经(泉发商行)、陈佑概(联兴干果行)等。这几位后库商人在当时享有较高声誉,而商行在海峡间的生意,也带动一些陈氏族人迁台定居。

据后库村村民组长陈永所介绍,粗略统计,目前在台湾的后库陈氏族人有2000余人,主要分布在台北市、凤山市等地。日前,在台湾成立长达42年的世界陈氏宗亲总会,派团前来安海后库参观访问,与后库陈氏共忆祖德叙宗谊,同筑两岸一家亲。世界陈氏宗亲总会会长陈正德称,两岸陈氏一家亲,他们非常高兴此行回乡能见到这么多的家乡宗亲,以后还将经常来。据悉,如今每年回后库寻根谒祖、对接族谱、经商贸易的台胞,络绎不绝。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