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晋江毓英中学的音乐老师杨海燕舍家别子,成为福建省援宁第十七批支教队员,前往宁夏三营中学支教。一年支教期满,今年5月,她主动请缨参加第十八批支教,再回到三营中学。因为她有个未了心愿,就是带着这个山区校的孩子们走上省城的舞台表演
燕往北飞,梦圆西海固
杨海燕在整理通过公益组织募集资金购买的图书,为三营中学每个班级建立图书角。
东南网9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文/图)第一次知道“西海固”这个地理名词时,杨海燕还是大学生。去年,当看到福建省援宁第十七批支教队报名通知,深藏于心中的支教梦想被瞬间点燃,杨海燕回家和丈夫儿子商量后就决定报名。
初到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中学,杨海燕和队友都出现严重的水土不适症状,拉肚子、流鼻血、牙龈肿痛、手掌脱皮。“即使艰苦,也得好好生活。”杨海燕很快调整了心态。
开微信公号,帮扶89个学生
杨海燕是三营中学第一个外来的音乐支教老师,要担任一整个年段16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
在一年支教即将结束的当口,初二学生小琴邀请杨海燕去家里看杏树。热情的一家人为杨海燕准备了干果,还杀了一只鸡。杨海燕没舍得吃鸡,只是走到屋外看杏树。
内敛、害羞的小琴跟在身后,突然一把抱住杨海燕,哭了起来:“杨老师,过两周您就要回家了,以后就看不到您了。我想当面跟您说一声谢谢!”
原来,小琴家有7口人,爸爸残疾,弟弟妹妹也都在上学,家境困难。杨海燕了解情况后,将小琴列入了支教队友们一起发起的爱心助学对象。
这一年,杨海燕和队友们走访了三营中学周边三个乡镇十几个村庄,家访了几十户贫困的学生家庭。宁南山区地广人稀,一次家访来回数十里山路,回到学校常常已是天黑。他们自掏腰包为这些家庭购买米、面等急需物资。尽管如此,深深的无力感还是扑面而来。
“我们的力量太有限了!只有发动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关注,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求学。”杨海燕说。
她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燕往北飞”,用图片和文字记录走访中的点滴。通过朋友圈和学校筹集现金、图书和棉衣等,创建扶贫助学基金。
无论是她工作的晋江毓英中学,还是她任职的省艺术教育协会,大家纷纷伸出援手。一年来,社会爱心人士与三营中学的89名贫困生建立起了“一对一”的帮扶关系。
学校没有像样的图书馆。她深感孩子们课外阅读的贫瘠,便通过公益组织筹款,购买了近3000册图书,在三营中学44个班级都设置了图书角。
“这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很难,但是我们要给予他们梦想,让他们知道世界很大,有想法了才会去改变。”杨海燕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