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要闻 > 正文

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莅泉开展工作检查

2016-09-14 08:02:5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创新是发展的“永动机”

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莅泉开展工作检查

昨日,由省委副书记、省长于伟国带队的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到泉州开展工作检查,市委书记郑新聪、市长康涛参加检查活动。图为检查组在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了解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陈起拓 摄)

1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于伟国,副省长梁建勇、周联清带领有关设区市党政主要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泉州市开展工作检查。

在市委书记郑新聪、市长康涛的陪同下,检查组一行前往晋江,实地察看了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龙峰集团总部建设项目,了解我市加快项目建设、实施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工作情况。检查中,省领导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泉州新一轮发展寄望殷殷。

传统产业牵手诺贝尔奖技术,将绽放怎样的光芒?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给出了答案。石墨烯3D多层微气囊技术,能够根据不同运动的结构需求,在超薄空间中形成支撑垫,让运动鞋既轻便又舒适;石墨烯表面镶嵌镀膜技术,能够经受超20万次非常规弯折,全球每年需求量预计达1亿平方米;石墨烯柔性触摸屏,具备超轻薄、高韧性、耐弯折的特点,未来的液晶屏幕,将如画卷般在用户面前展开……作为泉州新技术、新平台引进建设的典型,研究院下设4个技术研究中心,引进了国内外石墨烯材料领域及相关学科的一流科学家团队,重点开展先进高分子材料、先进面料、先进光伏技术、智能穿戴及物联网技术研发,将有力推动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对接融合。“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能力、创新的人才,就是发展的‘永动机’!”省领导对石墨烯技术给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广阔空间表示肯定,鼓励研究院紧盯产业需求和市场应用开展研发攻关,与本地企业共建技术协作和产品研发平台,让技术走下墙壁、落到产业,发挥出最大效用。

正所谓“千人线、万人纱”,传统织造生产车间的繁忙景象,想必大家不会陌生。而在龙峰集团总部的一期厂房内,1028台整齐轰鸣的织造设备间,却几乎难觅工人身影。“一个车间有多少台设备,一名工人能同时管理几台?”省领导饶有兴致地了解企业技术改造情况。通过引进国外高端智能织造设备,龙峰集团用工减少6成以上,生产效率提升30%。与此同时,企业还与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内大学等合作开发防水透气、防辐射、抗静电、防紫外线等功能性面料,拥有70多项专利,先后进入耐克、阿迪达斯、海澜之家、波司登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供应链。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用水大户,企业正着力推进绿色生产,污水处理回用率达90%以上,既节省了生产成本,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省领导对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注重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表示肯定,勉励企业结合市场需求,持续推进各领域创新,开发更多满足现代消费需求、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功能性面料,在行业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记者 朱娟娟)

相关新闻

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

诺贝尔奖技术 泉州传统产业“联姻”

9月13日,记者航拍已基本建成的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张九强 摄)

核心提示

强度是钢材的200倍,拉伸幅度却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以它为原料制成的纤维,集合了导热导电、抗菌抑菌、抗静电、防紫外线等多种功能……石墨烯,这一人类目前发现的最薄、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纳米材料,正在多个领域与我市传统产业“联姻”。引领这场嬗变的,正是从事新材料开发应用的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

□本报记者 朱娟娟

形成科研成果市场化全产业链

“在与泉州产业对接的过程中,我们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储备了多项技术成果。”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志博士介绍,“以研究院重点开发的拳头产品——石墨烯纳米线为例,它的密度是铜的1/6到1/7,不仅轻薄柔韧,还具有导电性。”运用这项技术,研究院与龙峰、信泰等企业开发出新型功能面料,与柒牌、劲霸等企业组成协同设计团队,开发出具有加热、防静电、防起球等多项功能的第一代石墨烯功能服装。从材料研发、功能开发、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市场推广,一条科研成果市场化的全产业链,在泉州形成。

而在更广的领域内,石墨烯的“点金”之举,已全面铺开。

石墨烯高分子抗菌鞋垫,能够抑制细菌真菌,有效治疗香港脚、脚臭等足部疾病。目前贵人鸟公司已开发出第一批产品,今年将实现百万双的规模量产。

石墨烯3D多层微气囊技术,能够根据不同运动的结构需求做出支撑垫,让鞋底更为轻便舒适。研究院已与宝峰公司合作,开发出全球最轻的拖鞋。

石墨烯高透气防水杀菌材料,有着高达85%的透气率,可耐2个大气压的水压而不漏水。研究院与恒安等企业多次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探讨……

不仅如此,石墨烯镶嵌镀膜处理、TPU等离子体石墨烯表面处理等一系列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专利,将加快我市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用产品升级引领消费需求变化。

成为新技术新平台引进建设典型

“项目从对接到落地,只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可以说我们基本上是‘拎包入驻’。”许志博士介绍,泉州、晋江两级党委、政府不仅在项目审批、手续报批等方面专门设立了“绿色通道”,还积极牵线搭桥,为研究院与本地企业搭建技术协作和产品研发平台,有力地推动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对接融合。

正如许志博士所言,一段时间来,泉州致力破解技术人才、创新要素储备不足,创新要素和老机制结合不起来等问题。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就是我市新技术、新平台引进建设的典型。

在平台建设方面,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下设先进高分子、先进面料、智能穿戴及物联网、先进光伏4个技术研究中心,引进国内外石墨烯材料领域及相关学科的一流科学家团队,重点开展先进高分子材料、先进面料、先进光伏技术、智能穿戴及物联网技术研发。在运行机制方面,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由晋江主导投入、泉州专项支持,建成后由企业运营,采取市场化运作体制机制激励研发人员,让科学技术在市场大潮中焕发活力。

引进高端智能装备 减少用工逾六成

龙峰:创新智造成就现代“织女”

福建龙峰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引进 高端智能织造设备,一名工人可以看管100多台机器。 (陈起拓 摄)

二期2万平方米宿舍、8万平方米厂房已经封顶,将新引进1200台智能织造装备,目前已到厂268台,预计年底可投产。这是日前记者从福建龙峰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了解到的智能纺织生态科技园项目的最新情况。

作为省级在建重点项目,龙峰智能纺织生态科技园项目2012年启动,项目规划用地面积600亩,总投资40亿元,一期引进的1028台高端智能织造设备自投用以来,为龙峰减少用工64%、提升效率30%。

□本报记者 许雅玲

智能 一名工人管百台机器

偌大的厂房,1028台喷水织机整齐有序地高速运转,这是记者在龙峰智能纺织生态科技园项目一期看到的震撼场面。该项目自2014年逆势投产以来效益明显,年可生产布料上亿米,产值超10亿元。

机器设备之外,生产现场竟见不到多少工人。据龙峰纺织副总经理卫巍介绍,加上旧厂区,龙峰目前拥有日本、瑞士进口的喷水织机2000多台,锦纶织造全部实现智能生产。

龙峰这一步,是基于形势做出的主动突破。

2001年,龙峰建成投产,并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金融危机后,纺织业快速复苏,如何应对产业大规模扩张带来的激烈竞争?龙峰提出“无人化”目标,且要做最顶尖的。

“按照传统生产方式,新工业园一期织造车间1028台设备三班轮流运转,至少需要528人。”卫巍说,“现在三班运转只需190人,平均一班60多人。每名工人可轻松‘掌管’百余台机器。”

将传统优势产业高位“嫁接”顶尖的智能制造,为龙峰带来良好效益。2015年,该项目总体实现销售收入27.3亿元。今年1—8月,该项目产值20.2亿元,增长20%。

环保 废水可达零排放

纺织业就是污染的代名词之一?在龙峰,固有的认识正在被改变,纺织完全可变身“绿色纺”“低碳织”。

喷水织机,需采用喷射水柱牵引纬纱穿越梭口。那么,龙峰的用水达到什么水准?卫巍提供了一组数据:通过设备引进和工艺改进,龙峰每生产1万米锦纶布,需取用新鲜水0.3吨,而现在行业平均水平为4—5吨。“在锦纶织造行业,生产过程取用新鲜水多与少,是衡量织造水平低与高的重要标准。”卫巍说。

节水,龙峰还有其他杀手锏。通过与同济大学合作,龙峰新工业园的中水回收系统作用明显,对生产用水进行处理后,实现废水零排放。95%的水质达到可养鱼的标准,全部回收再利用;剩余5%的固废沉淀,则通过挤压送往垃圾焚烧厂。

除了水,电亦是纺织业需大量消耗的资源。龙峰布设屋顶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一、二期年发电量5兆瓦,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5兆瓦。

透过“水文章”“电文章”,龙峰努力做好“加减法”——“减”的是成本,“减”出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空间和潜力;“加”的是效益,“加”出决胜未来的底气和资本。

创新 77项专利成就耐克供应商

创新,是龙峰进军国际高端制造业的重要阶梯。

当前,龙峰通过对接天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等优秀产学研资源,成功开发了防水透气、防辐射、轻量化、高密细旦、抗静电、防紫外线、汽车安全气囊、防刺等功能性面料,拥有专利77项。锦纶产量2009年以来稳居中国锦纶新材料行业第一名,成功进入耐克、阿迪达斯、哥伦比亚等境内外知名品牌供应链。

近期,龙峰还将携手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致力于推动石墨烯新材料在服装面料领域的转化应用。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