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庭和社会未来的希望。古有“孟母三迁”的动人故事,今天,为了孩子,除了家长倾注大量心血,政府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出台了多项政策。近几年来,泉州教育资源更完善,分布更均衡,面向儿童青少年的服务和福利也更广泛、更贴心——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早报记者 陈小芬 郭晓冰 庄丽祥 ●更方便 新区新家有新校 家长不必忙接送 ★讲述人:丰泽区东海街道滨城社区居民 陈小姐 陈小姐在市区东海大街附近一家公司上班,为了上班方便,2013年她在东海购房,当时这里并没有什么好的公办幼儿园。为了让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她不得不把儿子送到老城区的公办园。“每天上午、下午都要接送,感觉像打仗一样。”而今,上小学的儿子,已不用再去老城区了,因为东海学园内的晋光小学已开班。 和陈小姐一样,5年前,东海片区的居民都期待着新区学园能够尽快建成、投入使用,让新城区的教育资源与老城区一样。如今,孩子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家长就可以“解放”了。 【背景】 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规划设置与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同步进行,着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区延伸分布。2014年9月1日,城东、东海、江南三大学园全部启用,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区延伸从蓝图走向了现实。过去五年,泉州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扩大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市公办园从83所增至245所,市级以上示范幼儿园从55所增至79所。 ●更体贴 率先享异地高考 学子不受奔波苦 ★讲述人:泉州第十五中学毕业生 张娇祉 贵州女孩张娇祉2013年参加高考,她是泉州第十五中学的学生,四岁时便随父母来泉州生活,也一直在泉州读书。因异地高考政策还未落实,高二会考时,张娇祉返回贵州老家,在一所寄宿学校补习。然而老家的学习环境令她很不适应,后来张娇祉还是回到泉州,想等临近高考再回老家。 好在泉州出台新户籍政策,原本准备办转学手续的张娇祉,顺利留下了,在她所熟悉的环境中参加高考。 一位教育系统的人士告诉记者,此前受高考政策限制,从高一年起就陆续有学生转学回家,但这些学生从小就在泉州长大,回去后都打电话来诉苦,饮食、学习等很多方面都不适应。 【背景】 2012年7月,泉州市出台新户籍政策,在泉州有正式学籍并满2年的异地学生,可向学校提出申请,将户口落到学校集体户并办理当地身份证,参加当地高考,至此,福建省的“异地高考”率先在泉州实现。除了实现异地高考外,今年泉州市教育局又出台相关文件,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今年秋季外来随迁子女入学条件由“三证”变“两证”,即只要提供父母一方实际在该区域内居住半年以上的居住证(暂住证)、务工证,少了原本要求的“婚育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