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吐水 东南网9月24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昌乾 林永清 文/图) 这两天,闽南又在社交网站上贡献了一只破次元“网红”,它的名字叫滴水兽。 闽南的小伙伴都不陌生,造型各异、千奇百怪的滴水兽,总是默默藏于屋檐,隐于红砖厝和番仔楼中。 而它突然被热议,源于这篇文章——《最后的兽——闽南民间的滴水兽》,刊发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网站,该杂志的中国合作方《华夏地理》,前天在官网和官微同步上线。 文章背后的作者故事,滴水兽最接地气的讲究,今天我们都想告诉你。 迷恋闽南文化 用学术论文推介它 这篇文章的作者叫姚力,福州人,目前在重庆一所大学读研三,攻读建筑学方向。在草根文化保护团队“永葆安宁”负责人蔡世力推荐下,海都记者联系上了姚力。 因为两年前在泉州西街的一次邂逅,姚力恋上闽南文化。去年夏天,在圈内人推荐下,他来到石狮,这里番仔楼的建筑和文化底蕴,让他着迷。他想写一篇关于闽南文化的论文,在蔡世力的介绍下,接触到滴水兽。 最初,姚力觉得,滴水兽在其他地方应该也存在,但走了全国多地后,发现并不是,闽南地区的滴水兽格外独特。本月月初,在泉州邂逅一位《华夏地理》的签约摄影师,在对方推荐下,他尝试将偏向学术的论文,尽量口语化后,向该杂志投稿。9月22日晚上,这篇标题为《最后的兽——闽南民间的滴水兽》的文章,在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网和《华夏地理》同步上线,“没想到还被刊登,当时非常高兴。”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