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餐: 从五个剧场到四朵花瓣 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鸟瞰效果图 文化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过去五年,泉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显著,不仅顺利完成“十二五”主要任务,还留下许多异彩华章,进一步增强老百姓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让历史文化名城熠熠生辉。 城市文化品牌显著提升——过去五年,几乎年年都有重大文化活动将泉州推向国际舞台:荣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成功举办2013年世界闽南文化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成功举办《中国一日·重返泉州》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建成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正式申报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平均每千人面积达81.6平方米,远超全省平均数。2015年,随着泉州木偶剧院开始投入使用,市直五个院团均有各自的剧场。2014年,备受瞩目的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项目奠基建设,这座犹如盛开的“四朵花瓣”,将打造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目前,全市建成公共文化馆12个、图书馆11个,8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获国家等级站称号。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深入推进——制定出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泉州实施方案》,进一步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和保护机制,形成闽南文化保护的“泉州模式”。全市各级非遗名录431项,其中世界级4项、国家34项、省级76项。鲤城区、石狮市、晋江市、惠安县、安溪县、德化县等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文化产业发展提速提质——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稳居全省之首,GDP占比也在不断攀升;全市3A级以上景区31家,数量居全省首位,全省率先入选“2014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评选出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5家,4个项目被确定为省文化产业十大重点项目。 文物博物事业蓬勃发展——新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21处;新建泉州门里博物馆、南安水头印象五号石文化博物馆,填补民办博物馆空白;规划建设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列入省预备重点项目,“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再次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本报记者 陈智勇 |
- 2016-09-23泉州市委就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
- 2016-09-22泉州人钱包鼓起来 生活更优越
- 2016-09-22[喜迎市党代会]两学一做:真学真做“干”字当头
- 2016-09-21[喜迎市党代会]教育改革:让每个孩子“上好学”
- 2016-09-20泉州政企携手:活动周开启帮扶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