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新农人的灾后坚守
东南网9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 通讯员 黄毅强 陈鑫炜 林志东 文/图)“我们的梦想,几乎被这次大灾击穿。”这几天,南安市向阳乡党委书记蔡映辉的一封公开求助信刷屏朋友圈。
蔡映辉不是近来才成为“网红”,自2010年从省科技厅下派到向阳乡挂职5年多来,他推行的“三农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探索实践一直备受关注。5年间,这个高远穷的省定贫困乡从只有1个合作社,发展到现在38家合作社、家庭农场,10个农业公司,建设了全国首个田间地头的众创空间,汇聚了50多个新农人,他们正抱团打响向阳农业品牌,踌躇满志建设海西慢城,以高山生态农业为依托,打造辐射福厦泉等地的慢生活基地。
然而,莫兰蒂并没因向阳新农人的努力而丝毫留情。台风重创向阳,令农业项目全部受灾,其中以种植为主的农业项目几乎遭受灭顶之灾。
重创
慢山庄损失最为惨重。100多亩的马鞭草,全被冲毁,预期中的紫色花海被黄泥覆盖;10亩的水果玉米只收了400多斤,本是收获期,一斤能卖4块多;38个蔬菜大棚遭到损坏,钢架都扭曲变形,其中的蔬菜被淹后根栏叶坏;数十亩的紫薯悉数被淹,颗粒无收;刚建设的两个冷链储藏库,连屋皮带电机一块被狂风吹到了100米开外的水塘中;农场内部2公里的水泥路基大面积掏空,灌溉设施尽数被毁……保守估计经济损失达280多万元。
“真的非常痛心。”慢山庄的负责人之一吴金刚,看着和同伴苦苦经营5年的心血毁于一旦,还是禁不住眼圈泛红。除了目之所及的显性损失,吴金刚还担心两件事:一是精心养肥的土壤流失严重。4年多来,他们一直很注重养地,经常用杂草和农家肥烧成草木灰滋养土壤,“已经成为黑紫色,种菜可以不用任何有机肥料了”,但被山洪冲刷过后,养分严重流失,沉积下来的都是黄泥和石头,只能从头再慢慢养。二是如何维持好不容易开拓的销售渠道。经过几年的运营和线上线下的互动,慢山庄现在累积有500多个会员,其中20多家单位食堂,重建恢复供应要两三个月,“吃食不等人”,希望会员能够理解。
同样遭受重创的还有山夫农业合作社。山夫是我省首家残疾人合作社,现有社员110多户,带动了几十户脱贫。此次三个蔬菜基地全部受灾,大棚受损,30多亩的花菜过十几天就能收割了,却全部被淹。“本来要提供给贫困户的23万棵花菜种苗也全部被淹。”负责人林连生十分心疼,合作社的成员大多是贫困户,有的都还没收成,就遭到这么大的灾,他最担心的是社员信心受挫。
据向阳乡乡长黄朝阳介绍,全乡3100多亩农田受灾,农作物基本绝收,农业受灾损失有3000多万元。
重建
痛心,但不能灰心。向阳的新农人不等不靠,灾后第一时间投入灾后自救,争分夺秒进行恢复重建。
洪水退去的第二天,慢山庄就开始组织人工清理垃圾和杂物,抓紧时间翻土晾晒。23日,记者看到,有的大棚内已经种上新的蔬菜种子,并覆盖上黑色的防晒膜。“只要土壤的干度够,我们就会立即犁地,抢种菜心、上海青等水叶菜,争取早日恢复对会员的日常供应。”吴金刚还和同事给每个会员打电话说明情况,会员们的理解给了他莫大的信心,“心里还是很有底,因为我们的会员都是通过无间隙交流和双向互动沉淀下来的,所以黏性还是很高,超过一半的会员表示愿意等我们恢复重建”。
“信心最重要。”在山夫农业合作社的卓厝蔬菜基地,除了一处倒塌的大棚还在紧张修复,已经看不出台风肆虐的痕迹。灾后,林连生提着慰问品,一一拜访合作社主要成员,坚定大伙从头再来的信心,协调社员互帮互助,抱团自救。
向阳乡政府也正在积极争取相关补助政策,帮助农业企业渡过难关。黄朝阳表示,对于因灾受损的水利设施,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高标准修复和重建。
这几天,林连生正在张罗免费给受灾户提供种苗和农资事宜。以他多年的经验,秋冬交季正是播种的好季节,现在抓紧时间抢种,春节前还能赶上一波收成。
其实,正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的向阳新农人,并不是第一次遇到天灾。2012年碰到30年一遇的冰雹,去年冬天遭遇寒潮,加上刚刚过去的莫兰蒂……靠天吃饭的农业在天灾面前,总是显得十分脆弱。然而,这丝毫没有动摇他们继续坚守农业的决心。
“这些大灾大难都会挺过去,我们也会坚定地做下去。”吴金刚已经有了下一步的打算,除了恢复农场的基础设施,还要种植适合冬季生长的格桑花,恢复周末亲子游。
经过风雨洗礼的向阳,不久后,又会出现一片美丽的花海,生态农业重燃生机。
图为慢山庄、山夫合作社开展灾后自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