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美村正在进行电商培训 (刘倩 摄)
核心提示
飞云村的鞋服、松岭村的运动鞋、长福村的对讲机、素雅村的女鞋……拥有石材陶瓷、水暖厨卫、鞋服轻纺、安防、家居等多个行业产业优势的南安,在发展农村电商进程中并未局限于“上网销货”,而是“授人以渔”,将电商培训班开到村民家门口。发展的边界在于眼界,在业内人士看来,农村电商的关键一步还在于让农民普遍拥有电商意识。
□本报记者 刘倩 通讯员 林琳 伍一朗
对症下药 农村电商需要自己的“生态圈”
不久前,南安市美林街道洋美村村委会迎来了一次特殊的聚会,50多位村民早上8点半便赶来参加电商培训班,而他们当中80%的人之前从未接触过电商。
70后村民黄宁波,从未接触过电商,更加没有参加过类似培训,他说:“我觉得电商是未来的趋势,不管自己以后做不做,还是应该先了解一下。”
村民黄三全算是培训班里的“老司机”了,同样是一根网线连接客户,他以前在深圳做淘宝卖手机,三年前回到村里做微商,收入持续增加。已经拥有几百个微商代理商的黄三全觉得自己对于电商行业的理解还不够系统,希望借助培训能从前来授课的国内电商专家那里得到更多专业的指导甚至资源。
黄三全的对于学习、资源、平台的需求,事实上也正是广大农村里单打独斗、独自摸索前进的电商从业人群的需求,他们迫切希望有一个“圈子”。“通过电商培训,我们也想对村里的电商情况进行一个摸底。以后要上什么样的课?哪些资源对接进来对他们才是有用的?哪些平台可以先搭建?每个村的农村电商发展模式都不一样,我们也需要对症下药。”培训班承办方华大电商园负责人黄德宏认为,不能忽视农村电商生态圈的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