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噪音扰民不休耳根清净难求 1/4城市睡在噪音里

2016-11-04 08:12:43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环保部披露去年全国城市声环境现状:四分之一城市睡在噪音里

不少商家都配有“高音炮”

本报讯(记者 张晓明 文/图)“再这样吵下去,就快神经衰弱了。”连日来,家住晋江池店的林先生多次致电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反映,邻居把一栋楼租给一家气垫私营作坊,作业时,机器噪音刺耳,特别是在午后和晚上,吵得一家人寝食难安。他希望执法部门进行处理,还周边村民安静的生活环境。

噪音扰民,是一种城市病,不绝于耳的各种噪声污染如影随形,已成为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城市公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深受其害。日前,环保部发布《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披露了2015年全国城市声环境现状。报告显示,全国城市声监测夜间“1/4城市睡在噪音里”。对此,记者展开调查,探访噪声污染的诸多“花样”,分析噪音屡禁不止的原因。

商铺 “高音炮”从早响到晚

店门口放着高音喇叭招揽顾客;宣传促销的“杂音”阵阵,还有员工站在店门口唱歌……一直以来,中心市区沿街商铺、流动摊贩普遍存在着类似的叫卖噪音,成为困扰市民的噪声污染源。

1日12时许,记者在市区中山北路发现,许多商铺门前都放着一个高音喇叭,播放的内容各异,声音一个比一个震撼。“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市民刘先生说,他住在附近,午休几乎成奢望。13时许,记者来到泉秀街中远名城小区,附近几家商铺发出震耳的音响声。不少店老板为了压过旁边商铺的声音,还故意把声音调到最大。据附近居民陈女士介绍,这里每天8时就有店铺抬出“高音炮”开始放音乐,直到22时最后一家店铺关门,一天的吵闹才结束。22时,在九一街,还有几家手机店的高音喇叭响个不停,宁静的夜晚,这样的噪音分外刺耳。

不少广场舞现场的音响音量不小

烧烤大排档 喧闹声扰人清净

平时,不少市民喜欢在夜间烧烤摊或大排档喝酒,他们经常忘却时间,在夜间制造噪音。

2日0时,记者来到市区南淮路,这里的占道经营夜市在这两个月逐渐形成规模。有烧烤摊、大排档、田螺摊等20多个摊点,不少摊点更是搭起帐篷。这些摊点旁就是居民区,还有多家快捷酒店。食客制造的噪音确实扰人清净。

泉秀街客运中心站到中远名城数百米路段,是多年来烧烤摊占道经营的“重灾区”。2日0时30分许,记者在现场看到,十多个烧烤摊并排占道成市,烟雾缭绕。数十张小餐桌一字排开,色子声、划拳声、嬉闹声,声声入耳。市民苏先生说,一家人已经被这噪音吵了好几年,很无奈。

公园娱乐 音响劲爆“斗声”

广场舞和户外唱歌流行开来,为市民健身与交流提供了更多选择,却也带来不少问题。

白天加黑夜,在刺桐公园娱乐的各种队伍多达二三十支,其中在刺桐公园北侧大榕树下,每天早上都有三四十个身戴“小蜜蜂”的大妈大爷,尽情集体高歌。长期的噪音干扰,引来了附近经典名门小区业主们反抗,上个月底,经典名门小区物业、部分业主,拉来大音箱“抗噪”。双方连续多天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最后不得不由警方介入调解。

同样饱受诟病的还有广场舞。据市老体协统计,全市共设有2000多个活动点,包括公园、小区等。不过,不少跳广场舞的人常为了氛围把音响开得特别大声,这多少让周边的人们感到不适,噪音扰民问题也日渐突出。

夜间施工车辆制造噪音

工地 彻夜施工声响大

夜深了,中心市区一些工地却灯火通明,机器轰响。工地夜间施工也一直是噪音扰民投诉的热点。

据中心市区美仙山小区的住户吴先生介绍,从3月份开始,他再也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罪魁祸首,是附近工地一直持续到凌晨四五点的噪音。今年8月中旬,海峡体育馆的三个篮球场被改成了卡丁车赛道,附近居民都遭受赛车噪音的折磨。

1日21时40分,记者走访明湖路一处工地,几名工人正在铺设水泥道路,一辆水泥罐车发出很大的声响。2日0时30分,在新华北路开元盛世工地,一辆大型吊车正在运作。此前,有不少市民反映该工地夜间打桩吵得附近居民睡不着。

工厂 机器噪音惹人烦

晋江池店镇洋茂村的林先生这半年来,一直都没睡过好觉,因为邻居将一栋4层楼的民房租给别人办厂。

据林先生介绍,作坊主要生产气垫,规模并不小。该作坊已经运营大半年,家人每天都受到机器噪音的干扰。“每天中午一点多钟,当我们正想午睡时,总是被这种声音吵得头晕,根本睡不着。”林先生说,他多次上门交涉,也向有关部门反映,但问题依旧,噪音未见消除。

重型机车发出轰鸣声

酒吧 超重低音折腾人

据反映,中远名城小区、恒祥大厦及这一带的不少快捷酒店一直深受巴洛克酒吧产生的噪音的影响。

2日1时,记者实地走访,在离酒吧100米处,就听到沉重的低音,让人极不舒服。记者来到酒吧隔壁的恒祥大厦,在7楼住户王先生家,客厅里能明显地感到地板的震动。据住户们反映,夜深人静时,躺在靠墙的床上,会感觉到床头震动,根本无法入睡。家中有老人、小孩的住户,更是被折腾得寝食难安。据王先生介绍,酒吧的营业时间在22时—次日4时,夜越深,酒吧发出的噪音越大。

飙车 深夜驰骋轰鸣阵阵

深夜,一阵急促的发动机声划破东海大街夜空的宁静,家住附近的陈小姐已经连续多天被深夜的飙车族吵醒。

连日来,记者对夜间飙车党进行调查。1日上午,记者在宝洲街遇到一辆重型摩托车,骑行的是一名年轻小伙子。车子启动后,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并很快消失在视线中。2日1时30分,记者在泉秀街走访时,巧遇一辆深夜驰骋的摩托车,阵阵轰鸣声传来。记者跟随发现,骑行的两名小伙子在深夜里我行我素,连闯了几个红灯。

户外商演现场噪音很大

数据 全国城市声监测夜间1/4不达标

日前,环保部发布《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披露了2015年全国城市声环境现状。报告显示,全国城市声监测夜间1/4不达标。

市环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泉州市12369热线去年共接到市民有效投诉件5106件(2014年3704件、2013年为3477件、2012年为3417件)。其中,主要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及噪声污染三类污染投诉,有关噪声污染的投诉件有1152件,占总量约22%,从中也可看出市民对噪声污染问题十分关注。

反映 “门”太多却又投诉无门

不少饱受各种噪声困扰的市民反映投诉“无门”,更确切地说是“门”太多,不知道该往哪个“门”投诉。记者调查发现,基层执法部门在噪音污染的防治中,存在实际职能分管部门多、执法难度大、执法权力不足等问题,以至于市民对于噪音扰民搞不清楚该向哪个部门投诉。

家住九一街的苏先生曾经对楼下的商业噪声举报过多次,但他现在发现他遇到了不小的难题。按照职能划分,商业噪声归公安管理,可是店外促销活动审批权却归城管。他投诉的楼下商业噪声问题,又细分为店内高音喇叭、占道舞台高音扰民等情况,店内由公安管、占道经营又归城管,即使其中一个部门到了现场,都会表示只有环保部门才能检测,到头来谁都管不了谁也没管。

质疑 监管无力执法走形式

“口头劝导效果不好,商家依然会我行我素。”不少居民表示,“被噪音”让他们心烦意乱,无法正常工作生活。以前遇到噪音扰民报警,警察虽然来现场,但噪音依旧。

对于商场、店铺等商业场所的噪音扰民,一位民警表示,噪音扰民的警情平时不少,商家使用高音喇叭扰民属于公安管,接到市民报警,民警都会到现场劝导。“一般情况对方都会当场关掉喇叭或调小音量,罚款的情况比较少。”此外,对于音量是否超标,警方也无法界定,需要环保部门配合。

不少市民曾数次向城管部门投诉反映工地夜间施工扰民问题,但城管部门除了到场警告,并无明显效果,工地为了赶工期依旧我行我素。同样的情况,还有户外搭台推销扰民问题,城管部门也是投诉一次就来“执法”一次,至于问题是否有效整改不再过问。不少市民质疑,相关职能部门在监管噪音问题时手太软,执法往往流于形式。

执法阻力不小 难全天候监管

据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环境噪音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四类。这四种不同的噪音污染分由环保、公安、城市管理执法三部门进行防治管理。现实中,不少市民并不了解具体的管理范围,往往投诉无门。

对于商场、商铺等商业场所的噪音扰民,查处过程中往往存在难度。一位民警说:“只要你靠近这些噪音扰民的商铺,他们发觉后马上就把声音关小,没有现场,就很难处罚。”

此外,由于人手有限,主管部门并不是24小时全天候监管噪音,比如,行政执法部门在监管施工时段时,一般主要监管晚上10点至凌晨6点以及中午12点至下午2:30。

多部门分管 谁都管不好

在晋江从事生态环保产业的蔡经理认为,市民之所以对噪音扰民投诉感到如此困扰,其原因无非就是两条:一是噪音分类太细,管理部门太多,涉及城管执法局、环保局、公安局等几个部门,噪音产生源不同,负责处理部门也不同;二是缺少一个类似110、119这样的接线中心,从中进行居中协调,再根据不同类别分派执行任务。正是 “分工太细”让不少市民觉得投诉无门。

“多部门分管,这样一来反倒不好管。”据一位民警介绍,按照规定,店外经营归各区城管部门审批,由公安部门负责管理。公安部门在管理时,必须先认定其超标,而其是否超标只能由环保部门进行检测,环保部门检测超标了,却没法进行管理。

由于没有专业的噪声检测设备、没有足够的执法人员等,城管在处理噪音投诉时,往往疲于奔命。“有时执法队刚走没多久,又接到同一地点的噪声投诉。”一位城管执法人员也倒了苦水。

对此,市民徐先生认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赋予了环保、公安、交通、文化、工商等部门环境噪声监管职责,而在现实操作中,出现管理交叉、执法主体不明确等情况,以致遇到问题时相互推诿扯皮。

违法成本低 规定形同虚设

据福建联合信实(泉州)律师事务所吴培育律师介绍,噪音扰民涉及法律问题,按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但现实中政府监管单位对于噪音污染企业或个人一般就是罚款,而且罚款额也是不痛不痒,违法成本太低,甚至被一些企业单位把罚款单当成了噪音污染的“通行证”。比如,建筑工地一些大吨位、噪声大的渣土车,由于市政管理部门严禁渣土车白天市区作业,只能选择夜里作业,遇到市民投诉,顶多罚点钱了事,噪声依旧;从根本上一些职能部门也没拿噪声扰民当回事,这是噪声扰民投诉难、处罚轻的根源所在。

针对多数工地都存在的夜间施工扰民现象,一位城管执法人员表示很无奈,到现场执法时告知工地应当事前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午间、夜间施工意见书,“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可在午间、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证明,并公告附近的居民”。但这一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如一纸空文,很多工地都是违规操作,甚至为了赶工期宁愿接受处罚。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