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妙观凌霄殿
旧时除夕
观内戏台常通宵演戏
道观曾几度易名,西晋名“白云庙”,元代改“玄妙观”,清朝因避康熙帝名讳改“元妙观”。在老泉州人心中,它始终是“天公观”,是乡邻的精神家园。
那时,天公观有一棵老桧树,据传是晋代所植,树旁有固定戏台,每到除夕常通宵达旦演戏,也常有穷人到此避债,民间称之“避债台”。
世事沧桑,民国期间,观前殿曾沦为驻军和关押壮丁的营房,后相继设平民救济院、工艺场、军法处、卫生院,宗教活动一度中辍。
1962年,道观变成泉州市木偶剧团培训班场地。1972年道观拆建为工厂,1980年代仅存三清殿东开间。
1996年,政府结合东街拓改工程,在元妙观原址规划出10亩地用于复建。随后数年,三清殿、灵霄殿、南天门(灵宫殿)相继落成。
有石皆雕,无木不刻;美轮美奂,金碧辉煌。
这是很多人对元妙观的第一印象,但鲜为人知的是,元妙观是泉州市区最早的宗教寺庙,被誉为“八闽第一道观”。
这座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的宫庙,曾屡次变更“用途”——从宫庙到驻军营房,再到平民救济院、工艺场、卫生院、木偶培训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