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篇】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分类知识 “垃圾分类应从宣传教育入手,逐渐形成相应的社会氛围。”刘副教授说,从幼儿园、小学开始,便可向孩子们传授垃圾分类知识。孩子学习了可以影响父母,父母树立榜样同样会影响孩子。“媒体的力量也很重要,民众可通过媒体上的公益广告,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 另外,她建议可发动志愿者、民间团体加入宣传行列中,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垃圾分类。 鲤城海滨街道水门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文琼表示,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需要逐步培养,非短期内所能做到。目前开展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并不多,建议扩大试点小区的范围,可在各个街道或镇选取有条件的小区进行试点推广,由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对垃圾如何分类、有哪些好处等进行宣传。其次,相关部门向试点小区应投放垃圾分类容器,在容器和场所张贴标牌和分类知识,普及分类知识,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和准确率。 提前规划系统 完善直运体系 刘副教授认为,宣传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完善垃圾分类的“中端”转运和“末端”处置。她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提前规划垃圾分类处置系统,拨付专项资金投入设施设备的新增和完善,配置专员进入各个环节,将垃圾分类“中端”和“末端”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向公众公开建设的时间表和进度。 以厦门为例,在“中端”,厦门将按照“属地管理”、“桶车对接”的原则建立分类直运体系,在当地规划出若干条垃圾收集线路,垃圾转运车按照规划好的线路,定时定点收集沿线的垃圾,直接运送到大型压缩中转站或垃圾处理厂,从而杜绝二次污染,目前厦门已经规划设计了17条垃圾直运线路。在“末端”,目前厦门已经建成1座垃圾分类处理厂、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厨余垃圾处理厂、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具备了一定的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能力。 建立监管系统 出台奖惩措施 吴先生认为,有关部门可以出台一些奖励或者处罚措施,加强对垃圾分类从前端到末端的监管。如根据厦门的相关规定,各区将会逐步专门采购密闭性好的餐厨垃圾转运车,并在车上安装监控探头,确保收运工作开展到位;建立全市餐厨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电子监控系统,对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成立了市餐厨垃圾收运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区餐厨垃圾收运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广州待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陆续落成后,将严格按《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执法,市民有1年的“学习期”,1年后不将垃圾分类面临最高200元罚款。 据悉,目前在山西太原等地出现了一种智能垃圾回收箱,可回收金属、纸类和塑料3种垃圾,该回收箱根据居民投放垃圾的重量换算成积分,充入积分卡中,累积到一定的数额,积分可兑换成饮料和矿泉水。这种回收设备调动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收编“拾荒者” 分类收集正规化 “其实,垃圾分类对于一向勤俭持家的中国人并不陌生。老一辈的人直到现在仍会把一些物品攒起来回收利用。”刘副教授说,“拾荒者”也在做着垃圾分类的工作,但“拾荒者”的“收卖点”往往“脏乱臭”,影响周边市民生活。 她建议,相关部门可放宽条件,个人可利用市场化手段收编“拾荒大军”和“收卖点”,成立正规的企业,将垃圾分类收集正规化、市场化、产业化。 追溯产品生产 限制过度包装 “过度包装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刘副教授说,推广垃圾分类时,也应追溯到产品生产,也就是在源头减量,完善绿色包装强制标准,加强监管,对不执行标准的企业严厉处罚。“商家生产产品时,应该将垃圾处理、资源再利用考虑进去。” 据悉,商品包装通常会在设计上追求色彩鲜艳夺目,在材质上追求多种材料复合,而华丽包装产生的彩色油墨和复合物等非环保材质,不利于回收处理。不少产品包装中还有大量缓冲材料和填充料,因盒子体积大、形状各异等原因,使得回收利用的运输仓储成本都较高。相反,越是简单、透明的包装就越好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