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已五年 为何仍原地踏步?

2016-11-22 07:59:39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2011年,泉州市5个小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第二年又新增试点25个,如今5年过去了——

“垃圾分类”为何原地踏步?

环卫工将一整车垃圾倒入中转站

本报讯(记者 王丽虹 陈灵 文/图)“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2000年,北京、上海、厦门等8个城市作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垃圾分类”的概念走进千家万户。2011年,泉州5个小区作为首批省试点,试行生活垃圾分类。第二年,泉州市又增加了25个试点小区与单位。如今5年时间过去了,泉州市垃圾分类情况如何?

近日,记者走访多个试点小区发现,“垃圾分类”尚未深入人心。于不少市民而言,对垃圾进行分类并不在生活习惯之列。是什么原因导致垃圾分类“原地踏步”?未来又该如何推进?记者进行了调查。

【现象篇】

概念不清难区分

11月15日10时许,记者来到试点小区富临华城,该小区内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垃圾箱,墨绿色垃圾桶上写着“可回收垃圾”,灰色垃圾桶则标有“不可回收垃圾”。走近一看,垃圾桶内不同类型的垃圾混在一起,与垃圾箱上的标志字样并不相符。

“分类垃圾桶5年前就在小区投放,但很多人都不会分。”住在小区1号楼的陈女士表示,她只知道纸品和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但用过的牙膏牙刷、塑料包装纸、塑料纸杯、瓜果皮等哪些是“可回收物”,哪些是“不可回收物”,她搞不清楚,所以都是随便放在一个垃圾箱里。

大部分市民并未分类投掷垃圾

分类丢弃太麻烦

中心市区的刺桐豪园也是试点小区,除了每栋居民楼下都有分类垃圾桶外,小广场上还设有两个分类垃圾箱,并标示“其它垃圾”和“可回收物”字样。15日11时许,记者看到,一位女士提着一袋垃圾走出了单元门,随手就扔进了其中一个垃圾箱。记者上前询问时,她坦言,从来不曾进行过垃圾分类,都是打包后随便扔到一个垃圾箱中。居住在该小区的梁先生也表示,“扔个垃圾而已,如果要分类丢弃多麻烦。”

有害垃圾该放哪儿

走访中,记者发现,有的试点小区的垃圾桶没有明显的分类标志。15日15时许,记者在试点小区国泰观邸看到,小区内居民楼下放置的部分绿色垃圾箱上未见有“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字样,只写有“严禁热灰入桶”。

住在该小区的陈女士是一名药剂师,她说,家中过期药品放了满满一抽屉,通常药品中都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若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仅是过期药品,家中还有许多废旧电池,这些都属于有害垃圾,但小区内并没有设有害垃圾丢弃点,家里这些旧电池、过期药品也越存越多,不知如何处置。

垃圾清运“一车装”

“有一次扔垃圾时,女儿提醒我,塑料瓶要扔到可回收垃圾桶里。然而,即使我们细致分类了,环卫人员收运垃圾时又混合在一起。”梁先生说,小区里虽然分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桶,但他经常看到环卫人员将两个桶里的垃圾一同倒入垃圾车中运走。“这对认真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是个不小的打击。”

16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区泉秀垃圾中转站,一辆环卫车驶入中转站,准备倾倒垃圾。环卫车的一旁挂着一些袋子,里面装着环卫工收集起来的塑料瓶。倾倒的垃圾中,大多为一袋袋的生活垃圾,种类丰富,既有果皮、菜渣等厨余垃圾,也有纸屑、包装盒等日常生活垃圾。记者在一旁观察的10分钟里,又见3辆环卫车前来倾倒,情况与第一辆垃圾处理情况相同,并未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在试点小区,分类垃圾桶已配备,但大部分居民未按功能投放。

【分析篇】

分类知识不足 社会未形成氛围

“习惯需要从小培养,源头在每个家庭。对于垃圾分类,我们的家庭和学校的宣传教育不足,小区里也没有详细的指示指导。”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博士、泉州师院资源与环境科学院副教授刘怀如分析,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前端的垃圾分类、中端的垃圾运输和末端的垃圾处理均涵盖在内,环环相扣。最前端的垃圾分类和普通居民直接相关,并决定了后面环节的成效。

她说,全民宣传教育不足的情况下,居民并不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也未培养起垃圾分类的意识,整个社会也就没有垃圾分类的氛围。比如,最常见的分类垃圾箱通常分为“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两种,但何谓“可回收物”,何谓“不可回收物”,高校里的学生都不一定清楚,更何况普通居民。

缺乏奖惩机制 居民积极性不高

“虽然泉州市已有小区成为‘试点’,但缺乏对‘试点’的跟踪与评估。”从事环卫相关工作的吴先生说,比如试点小区投入了多少资金、每日回收多少分类垃圾、是否对小区居民进行培训、各项措施有哪些效果、如何改进等。

他认为,由于缺乏根本性的制度性约束措施和奖惩机制,市民不仅知识不足,积极性也不高。

暂无分类处理厂 设施配套待完善

目前,泉州市对垃圾的处理主要有填埋和焚烧发电两种方式。记者从泉州市环卫处了解到,目前中心市区垃圾量为1200吨/日,但泉州市目前并没有一个专门处理中心市区垃圾的园区或工厂,每日产生的大量垃圾部分运送到洛江垃圾填埋场,剩下的送到周边的南安、石狮、惠安、安溪等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

市环卫处有关人士表示,垃圾分类既要有分类收集,也要有分类转运和处理。目前缺乏相应的设备、设施,要进行垃圾分类转运、处理,短期内还难以实现。

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市容公用管理科林科长表示,泉州市目前还未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厂,现计划建设一个垃圾处理产业园,产业园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等。垃圾分类是一个趋势,现阶段可先向市民宣传有关垃圾分类的好处和知识,提高人们垃圾分类的意识,到配套设施完善后,就可以真正分类处理了。

在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内,出现了可回收物。

【益处篇】

资源再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

“未进行细致分类,直接进行填埋或焚烧是对资源的浪费。”刘副教授表示,金属、玻璃、塑料、废纸等垃圾都可以回收再利用,所谓“变废为宝”。而且,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甚至有害,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还可能在处理过程中污染大气和地下水。如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等。她认为,垃圾分类时,回收可再利用的物质,可避免资源浪费,对有害垃圾进行专业化处理,不仅减少垃圾数量和占地量,还可减少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进入大自然。

减少含水量 降低处理成本

吴先生说,收回的垃圾中,含水量占垃圾总量的近40%,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厨余垃圾。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厨余垃圾中的有机物会加速腐烂分解,产生臭味,影响周边环境,还会增加焚烧成本。“如果垃圾中水分太多,要更卖力地焚烧才能达到处理温度,给处理系统带来较大负荷。”

“减少厨余垃圾混入量,减少焚烧垃圾的水分和有机物含量,能有效缓解垃圾处理时的压力,还能降低处理成本。”他说。

【建议篇】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分类知识

“垃圾分类应从宣传教育入手,逐渐形成相应的社会氛围。”刘副教授说,从幼儿园、小学开始,便可向孩子们传授垃圾分类知识。孩子学习了可以影响父母,父母树立榜样同样会影响孩子。“媒体的力量也很重要,民众可通过媒体上的公益广告,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

另外,她建议可发动志愿者、民间团体加入宣传行列中,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垃圾分类。

鲤城海滨街道水门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文琼表示,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需要逐步培养,非短期内所能做到。目前开展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并不多,建议扩大试点小区的范围,可在各个街道或镇选取有条件的小区进行试点推广,由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对垃圾如何分类、有哪些好处等进行宣传。其次,相关部门向试点小区应投放垃圾分类容器,在容器和场所张贴标牌和分类知识,普及分类知识,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和准确率。

提前规划系统 完善直运体系

刘副教授认为,宣传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完善垃圾分类的“中端”转运和“末端”处置。她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提前规划垃圾分类处置系统,拨付专项资金投入设施设备的新增和完善,配置专员进入各个环节,将垃圾分类“中端”和“末端”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向公众公开建设的时间表和进度。

以厦门为例,在“中端”,厦门将按照“属地管理”、“桶车对接”的原则建立分类直运体系,在当地规划出若干条垃圾收集线路,垃圾转运车按照规划好的线路,定时定点收集沿线的垃圾,直接运送到大型压缩中转站或垃圾处理厂,从而杜绝二次污染,目前厦门已经规划设计了17条垃圾直运线路。在“末端”,目前厦门已经建成1座垃圾分类处理厂、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厨余垃圾处理厂、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具备了一定的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能力。

建立监管系统 出台奖惩措施

吴先生认为,有关部门可以出台一些奖励或者处罚措施,加强对垃圾分类从前端到末端的监管。如根据厦门的相关规定,各区将会逐步专门采购密闭性好的餐厨垃圾转运车,并在车上安装监控探头,确保收运工作开展到位;建立全市餐厨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电子监控系统,对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成立了市餐厨垃圾收运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区餐厨垃圾收运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广州待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陆续落成后,将严格按《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执法,市民有1年的“学习期”,1年后不将垃圾分类面临最高200元罚款。

据悉,目前在山西太原等地出现了一种智能垃圾回收箱,可回收金属、纸类和塑料3种垃圾,该回收箱根据居民投放垃圾的重量换算成积分,充入积分卡中,累积到一定的数额,积分可兑换成饮料和矿泉水。这种回收设备调动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收编“拾荒者” 分类收集正规化

“其实,垃圾分类对于一向勤俭持家的中国人并不陌生。老一辈的人直到现在仍会把一些物品攒起来回收利用。”刘副教授说,“拾荒者”也在做着垃圾分类的工作,但“拾荒者”的“收卖点”往往“脏乱臭”,影响周边市民生活。

她建议,相关部门可放宽条件,个人可利用市场化手段收编“拾荒大军”和“收卖点”,成立正规的企业,将垃圾分类收集正规化、市场化、产业化。

追溯产品生产 限制过度包装

“过度包装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刘副教授说,推广垃圾分类时,也应追溯到产品生产,也就是在源头减量,完善绿色包装强制标准,加强监管,对不执行标准的企业严厉处罚。“商家生产产品时,应该将垃圾处理、资源再利用考虑进去。”

据悉,商品包装通常会在设计上追求色彩鲜艳夺目,在材质上追求多种材料复合,而华丽包装产生的彩色油墨和复合物等非环保材质,不利于回收处理。不少产品包装中还有大量缓冲材料和填充料,因盒子体积大、形状各异等原因,使得回收利用的运输仓储成本都较高。相反,越是简单、透明的包装就越好分解。

相关链接

生活垃圾如何分?

根据福建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的相关规定,生活垃圾分成四类,分别为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垃圾: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主要包括:1.纸类:未严重玷污的文字用纸、包装用纸和其他纸制品等;2、塑料:废容器塑料、包装塑料等塑料制品。3、金属:各种类别的废金属物品。4、玻璃:有色和无色废玻璃制品;5、织物:旧纺织衣物和纺织制品。

餐厨垃圾:是指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类废弃物,主要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废弃食用油脂等。

有害垃圾:是指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废电池、废电子产品、废灯管灯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过期日用化学品等。

其他垃圾:指不可回收物,除去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的总称。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