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天然有机酸除污降解”,猪粪水可“变”清水,循环冲洗猪舍。
现状
400多家规模养猪场 过半采用“猪—沼—果”技术
据统计,目前全市存栏2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有400多家,每天可出栏猪近5000头,其中过半规模以上养猪场已采用“猪—沼—果”生态养殖技术,以此解决养猪场粪便污染问题。
“所有的养猪场都禁止未经处理,直排污水。”泉州市农业局畜牧饲料科工作人员介绍,部分养猪场虽未采用“猪—沼—果”技术,但均有参照工业治理的模式,即建设多级沉淀池、调节池、沼气池、曝气池和氧化塘等环保设施,购置固液分离机、沼气发电机等环保设备,以求达标排放。“一些养猪场由于规模扩大,还未能达到环评要求,只有积极推进泉州市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才能切实解决生猪养殖面临的污染问题,促进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
优势
节水:一年少用数千吨水
相比传统的养殖方式,标准化、生态化的养殖技术都有哪些优点,泉州市农业局专家对此进行了介绍。
生态养猪可以大幅节约用水,以南安恒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例,原来该厂每天要使用25吨水来清洗猪舍,使用天然有机酸降污除臭技术后,每日可节约80%的用水,大大节省了成本。叶茂灿也为记者算了笔账,以往用水冲洗猪舍,每天至少冲洗一次,一年会产生约3500吨污水,采用新环保技术后,利用木屑清理猪排泄物,基本不用使用水冲洗猪舍了。
卫生:每年省上万元消毒投入
“为了提高猪群免疫力,以前每周都要对猪舍进行一次消毒,采用新技术后,消毒这个环节可以省去。”吕良英介绍。
无独有偶,叶茂灿也表示,过去每个月他都要给猪喂食保健药物,运用新技术后,减少了保健药的使用,每年可以节省1万多元的费用。
增收:卖生物肥年入20万元
猪粪放对地方就是宝。叶茂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生产生物有机肥需要用到木屑、养护液,由一名工人专门负责铲木屑和搅拌等,每吨成本250元左右。按目前1500头的存栏量,养猪场每月可生产生物有机肥25吨以上,经粗略估算,每年可以增收20万元。
环保:实现“零排放”
采访中记者发现,三家养猪场采用不同的生态养殖技术,但殊途同归,基本都能实现“零排放”。采用“天然有机酸除污降解”技术,猪粪经过固液分离柜自渗过滤获取有机肥,污水“变”清水用于循环利用,猪棚的臭味也比过去降低了一半以上。使用“干式无臭零排放养殖”技术,同样可以做到污水“零排放”,猪的排泄物均转化为生物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臭味也大幅降低。而“猪—沼—果”技术也基本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沼气自用,沼液沼渣用于施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