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印象县后街:这里有巴金昔日在泉州旧居

2016-12-16 11:06:54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县后街马鞍山小巷里的蜜饯包装厂

[古巷拾遗]

县后街25号: 巴金昔日在泉旧居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巴金先生三次到泉州访友写作,与泉州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那时他应友人之邀,先后住在黎明高中(黎明大学旧址)和平民中学(即泉州孔庙)校园内以及县后街25号。这段经历影响了一代文学巨匠的创作。寓居泉州期间,他写出了短篇小说《父与女》。在其《家》《黑土》《南国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等作品中,透过字里行间,人们隐约可以寻觅到这位作家与泉州的缕缕情缘,可见到他曾历经的泉州的人、物、景……

这么多年过去了,随着城市改造,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纷纷迁出,往日充满市民生活气息的场景也正成为往事……坐落在这里的25号巴金故居早已物是人非,大门一直关着,屋顶杂草丛生,一片枯黄。在门外,记者透过门缝,屋内也已长满荒草。只有居住在附近上了年纪的老人们才知道这儿曾居住过一位文坛巨匠。

县后街原是

泉州监狱的一角

县后街中段,一块残缺的“泉州劫狱旧址”石碑并不起眼,谁也不会想到,60多年前,这里曾发生惊天动地的劫狱事件。

据《侨乡情缘》所记载,彼时的泉州监狱位于市区东街北侧,南临东街,北面是县后街。1948年6月28日,在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指挥下,4名武装人员深入关押政治犯的国民党泉州监狱,营救出5名中共同志。“6·28”武装劫狱行动的成功,给了国民党当局以沉重的打击,让黎明前的闽南人民坚定了胜利的信心,为迎接闽南的解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现在行走在这条街上,当年的泉州监狱已不复存在,游击队员攀爬的后墙如今已是县后街的一排民宅和店面。只有静立闹市的“泉州劫狱旧址”纪念碑还诉说着那些峥嵘岁月的往事。

县后街76号:

补锅达人吴美玉

但凡是经过吴美玉家门口的路人,相信都会被她悬挂在门前的几口锅具所吸引。而这些经过修修补补之后愈发结实耐用的锅具,无疑是她的招牌广告。仔细打探一番才知道,原来吴美玉是一名补锅匠,虽然今年只有六十四岁,但从事补锅这门行当已经有四十多年的时间了。

“我原本是风池五金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依靠自己勤学苦练,终于学到了补锅的手艺。一开始,我只是想尝试着帮街坊邻居修补锅具,赚点外快,没想到后面越来越多人找上门来,我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全职补锅匠。”吴美玉笑着说道。对于自己补锅的手艺,吴美玉胸有成竹。“不管是电饭锅、高压锅,还是开水壶、大鼎,我都会修。任何有毛病的锅,只要经过我的手,马上敲就可以马上用。”而更高明之处的地方还在于,吴美玉补锅的时候,几乎全凭手上功夫,不用任何黏合剂。补出来的锅,不仅环保结实,而且还不失美观。高峰期的时候,吴美玉曾经一天就补了31个锅。

虽然,随着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似乎市面上需要补锅的人越来越少了。吴美玉的生意似乎也日渐冷清,但作为基督教徒的她,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心态。如今的她,早已将修修补补看作是一种修行,并且乐在其中,只要还有人需要,她都会继续下去……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