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坑村“绣花楼”修缮完工 遗产点现场展示馆确定选址
本报讯(记者 蔡紫旻)作为泉州首批14个海丝申遗遗产点之一,泉港土坑村的文物修缮与环境整治工程有了最新进展——先行修缮的文物本体建筑“绣花楼”已经完工,部分先行实施的环境整治项目也在进行中。
首个修缮项目已完工
泉港区后龙镇党委副书记刘宗强介绍,目前土坑村有27栋保存较完整的古厝,此次列入修缮的有20栋,分为四大修缮片区。日前,先行进行文物本体修缮的“绣花楼”已经完工,另有11栋古厝正在施工、5栋古厝即将开工。
最早开工的“绣花楼”,建于清乾隆年间,面积200多平方米。这里原本是迎宾楼,迎接当年海商兴盛时期南来北往的客商,以及运到来铺金融街的各种货物。随着时间推移,迎宾楼后来成为大家闺秀出嫁前的绣花楼,她们在楼里学绣花、颂经典。由于绣花楼体量小、工程量较小,古典建筑特征明显,被作为古建筑中的精华先行修缮。
展示馆位于刘百万大厝
在申遗遗产点的现场展示阐释方面,土坑村的现场展示馆已完成选址,综合展示区域定在刘百万大厝两边的护厝。
目前展示馆大纲编写已经完成,拟分为土坑历史的发展、刘氏海商的兴盛、聚落文化的繁荣、海丝申遗的意义四个部分。展示的文物、图片正在征集当中。
而土坑村的环境整治方案,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设计。在不破坏历史风貌、不改变遗产布局的前提下,泉港先行启动了遗产区环境整治工作,涉及整治建筑、道路设施、市政管线、公共空间节点、景观绿化等内容。目前,进村道路整治优化、石板路面铺设、厦门口市码头遗产区整治等均已完成。
“一港两街一码头”独具价值
今年10月,旨在全速推进申遗工作,土坑村申遗整治修缮项目指挥部揭牌。目前文物本体修缮方案经泉州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后,已向国家文物局报备。
作为此次海丝申遗遗产点当中唯一的聚落型遗产点,始于唐五代、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土坑村“一港两街一码头”,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熠熠生辉。
“一港两街一码头”是以屿仔壁港为主要港口,祠堂口、施布口两条主街道和厦门口市码头为主要货物聚散地的规模庞大的港市。
土坑村在申遗遗产点中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唯一性”,还体现在它拥有保留至今的完整历史风貌建筑、较完整的海商聚落文献资料,以及保留至今、不间断的海洋贸易家族式传统等内容。
在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庄景辉看来,土坑村的加入,使海丝申遗的内涵更完整、更丰富。
泉港土坑村:首个文物本体修缮完工
另有11栋古大厝修缮正施工,环境整治方案基本敲定,海商聚落展示馆大纲完成编写
布局考究,规模宏大,这是土坑村古厝群给人的第一印象
昨日,泉港土坑村申遗有了最新进展:土坑村先行修缮文物本体建筑——绣花楼已完工,另有11栋古大厝正施工,环境整治先行的项目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我们对绣花楼文物本体先行修复,这处古厝的修复方式、施工技艺等,按照文物修缮严格的标准施工。”泉港后龙镇党委副书记刘宗强介绍,日前土坑村申遗整治修缮项目指挥部挂牌成立,下设办公室、环境整治组、保护修缮组3个组,明年5月前将完成土坑村所有的文物修缮和环境整治工作。
■早报记者 素萍 嘉晓 文/图
【文物修缮】
20栋建筑将修缮 首个“绣花楼”完工
泉港土坑村,是泉州海丝申遗遗产点之一,也是唯一的聚落型遗产点。今年10月,土坑村申遗整治修缮项目指挥部揭牌,全速推进申遗。目前文物本体修缮方案在经泉州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后,已送国家文物局报备。
根据方案,列入修缮的古厝有20栋,分为四大修缮片区。“我们聘请由国家文物修缮工程一级资质的施工单位,其中两家曾参与厦门鼓浪屿申遗项目的修缮工程。”刘宗强介绍,首个文物修缮本体绣花楼日前完工,还有11栋正在施工、5栋即将开工,另有3栋因涉及其他因素正协调,所有工程将于明年5月前全部完工。
最早开工的绣花楼,位于土坑村“提督府”旁,建于清乾隆年间,面积200多平方米。刘宗强说,清代土坑三大海商之一的刘端弘,家资殷富,族人称为“刘百万”。刘氏一门重视女孩教育,这些大家闺秀在绣花楼里学绣花、颂经典。由于绣花楼体量小、工程量较小,古典建筑特征明显,被作为古建筑中的精华来先行修缮。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达到修旧如旧,古厝用的砖几乎是专程从古砖市场采购回来的,工艺及材料上运用力争做到三原,即“原材料、原工艺、原真性”。
正在修缮中的提督府
【环境整治】
方案基本敲定
涉及“整拆修建”四方面
根据申遗要求,还需对内外环境协调整治,整治方案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设计。
刘宗强透露,目前方案已基本敲定,涉及“整、拆、修、建”四方面,涉及整治建筑、新建建筑、道路设施、市政管线、公共空间节点、景观绿化等九大项的整治内容,现正抓紧编制施工图。
据悉,目前初步确定申遗遗产区4.32公顷(64.8亩),缓冲区22.63公顷(339.45亩)。在不破坏历史风貌、不改变遗产布局的前提下,泉港先行启动遗产区环境整治工作,包括:着手村庄入口停车场、村委会、老人活动中心等的前期工作;有序推进284栋建筑整治;清理卫生死角,拆除碉堡式旱厕和临时搭盖,对整理出来的边角地进行绿化、美化。
如今,进村道路整治优化、标识路牌制作、石板路面铺设、厦门口市码头遗产区整治等均已完成。未来土坑村拟按传统古大厝的形式,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和观光车停车场。
【展示阐释】
土坑村海商聚落展示馆
已完成大纲编写
展示阐释方面,土坑村海商聚落展示馆已完成选址,定在刘百万大厝两边护厝。
展示馆目前已完成大纲编写,分为土坑历史的发展、刘氏海商的兴盛、聚落文化的繁荣、海丝申遗的意义四个部分。展示的文物、图片正在征集;展馆的强弱电配置同步进行。还有,此前发出征集土坑村海商聚落文物的通告,征集到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实物,届时将在展示馆展出。
针对文物历史价值挖掘相对薄弱的问题,泉港聘请厦门大学的专家,指导开展资料收集整理、环境整治和本体修缮等工作;组织科研团队,开展“土坑社会历史与文化”课题调研;组织历史学专家,编写《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土坑港市遗址》等资料,为申报文本提供科学史料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