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科教文卫 > 正文

寻访永春卿园鳌龙寨:格局完整 已有400多年历史

2017-01-20 10:26:50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山寨为卿园黄氏一族所建,已有400多年历史,至今保存着较完整的格局;卿园人杰地灵,村内保留有数百座的古祠老厝,蔚为壮观,而且古往今来贤士辈出

寻访永春卿园鳌龙寨

风格简朴大方的登进堂远近闻名

记者 吴拏云 通讯员 苏歆悦 文/图

南宋初期,黄氏族群的一支由莆田迁居永春桃源清白里章溪,后又于宋嘉定年间(1208年—1224年)迁入永春卿园。800年光阴流淌而过,如今的卿园,富有特色的古祠古厝绵延成片,松柏山上更有卿园黄氏于明朝后期建造的鲜为人知的抗倭鳌龙寨。

大宗祠落址凤髻山下

永春,古称“桃源”,以境内“四时多燠”、“山之草木四时不变”、“永如春天”著称。卿园(古谓“卿员”)位于永春石鼓镇,这里背靠虎头山,毗连詹岩山、醒狮山、凤髻山,民间谚语称“初一落雨初二看,初三落雨到月半”,若有小雨,于卿园村中远眺,重峦叠嶂,翠涛雨雾,景色分外旖旎。

在卿园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祠堂,名为“登进堂”。这座祠堂是卿园黄氏的大宗祠,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迄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卿园村文史爱好者黄升贵向记者介绍了永春卿园黄氏的来历:其祖于南宋初期由莆田迁居永春桃源清白里章溪(今永春湖洋镇玉柱村),后又于宋嘉定年间分居卿园,生息繁衍。如今,卿园黄氏族人遍布江西、浙江、厦门、台湾及海外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从南宋开始,黄氏族人便人丁昌炽。”卿园村乡贤黄升柱、黄文钦侃侃道来,“为方便祭祀祖先、管理宗族事务,明代卿园黄氏的黄连玺、黄连泰兄弟二人,连同子侄十余人,商议选址建造大宗祠,而这祠地最终落在了秀丽的凤髻山下、威猛的虎岫山之麓。”

卿园黄氏大宗祠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12月开工,前后历经8年方得竣工,其规模之宏大、建造工艺之精湛,在当时的永春是有口皆碑的。在那时,甚至流传有“一州堂,二卿园”的说法,也就是说除了永春的州堂衙门,没有别的建筑物能比卿园登进堂更加雄伟气派了。

记者(左)与黄氏族人一起查看族谱

卿园黄氏英贤代出

登进堂是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简朴大方。祠堂坐东南朝西北,三进双护龙。祠堂大门单塌寿处理,形成较大的空间,对看堵两边都是宝瓶图案,大门上方悬有“黄氏大宗祠登进堂”黑底鎏金横匾。奇怪的是大门口的灯笼上还有“兵部选”的字样,据说是该族曾有先祖担任过兵部武选司主政,故有此灯号。

登进堂外墙横向取直,以连贯的线条造成比较宽广的视觉效果,外埕有燕尾脊堞墙,向东开有“聚气门”,门前有一对麒麟尾、向日葵头的石雕,寓意永远向着光明。

据卿园村乡贤黄升火、黄国平介绍,登进堂祭祀祖先的“上堂”(即正厅)屋脊特别高,按《卿园黄氏族谱》的记载达到“二丈五尺二寸五分”(约为8.5米)。这种垫高屋脊的做法,无疑是为了彰显登进堂在卿园黄氏心中的地位。记者一行在现场看到,上堂正中放置着黄氏祖先神位,两侧还有神龛分别供奉着土地爷和魁星公。厅堂两边篦壁上书有朱熹墨宝——“忠孝廉洁”四个大字。厅柱上共有十八对楹联,昭示着黄氏登进渊源和祖德宗功。

黄升贵表示,卿园黄氏代出英贤。据族谱所记,卿园黄氏入永始祖黄植于1127年中进士,官任泉州推官,后改吉州推官;黄伟,字维之,1158年中进士,后出任邵武知军、太学录、江西督学,鸿儒朱熹到永春时曾“与之相酬答”(见《永春县志》);黄河先在乾隆年间知乐亭县(今隶属河北省唐山市),治事明决,被誉为“黄青天”;还有好善乐施、仗义疏财的黄德隆、黄连玺、黄连泰、黄际良等。

山寨坚固无比

明代山寨雄踞山巅

“附近的松柏山上还有黄氏先人建造的山寨,时隔400余年,却仍遗有完整的格局。”黄升贵的一番话令我们振奋,记者与泉州市文管所研究员黄真真,同卿园黄氏族人们一道迅速赶往松柏山,察看山寨遗址。只见从半山腰开始,两旁出现大石垒起的青石墙,沿着山路,蜿蜒而上。在山顶,还有不少坍塌、毁坏的石寨门。据介绍,此山寨古称“鳌龙寨”,今称“卿园寨”,旧时有东、西、南、北四大寨门,而且各有名称。现在尚存北门“承薰门”、西门“耀德门”的石匾额。

《卿园黄氏族谱》中的《补记建寨考附次祖祠宇》一文中记载了里仁堡鳌龙寨(即卿园寨)的来历:“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海倭为乱,族中公议于本山松柏崙上建堡避寇,名里仁堡鳌龙寨……”为首督造的是“水房怀素公、仁房心翼公”。从谱中“十月起工,三十八年完寨”的记载上看,这鳌龙寨建了3年,直到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方才竣工,可以说此寨是集整个卿园黄氏之力来建造的。“据智房族谱记载,七世祖曾被倭寇捉去。但对于抗倭事迹却没有详细记载。”黄升贵称。也许正是因为屡受倭寇侵袭,所以卿园黄氏才下定决心建造鳌龙寨。

在《卿园黄氏族谱》中,记者一行还发现内文载称“然崇祀祖先尚未有其地也,顺治四年丁亥,族议于寨内建次祠宇一座,以安先灵,外姓不与焉。而通寨有事,则许会议于此,故俗呼曰公所。”顺治四年也就是1647年,可见当时鳌龙寨还建有黄氏祠堂一座,可惜今已圮毁。而且鳌龙寨上的祠堂还曾被当做“公所”使用,成为商议族内大事的“会议厅”。

在查看了山寨之后,黄真真表示,虽然年荒岁老,山寨破损,但不难看出这山寨城墙很高、坚固无比,而且墙体最宽处足有四五米长,其上完全可以骑马奔走,在明代倭寇横行的年代,这座山寨对于保卫家园、保护乡民,必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这是一处值得用心保护的历史遗迹。

竹鸿堂内高悬“圣旨牌”

古民居群数量庞大

卿园黄氏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还建造起数量庞大的古民居群。据说光在卿园村内,就保留有数百座的古祠老厝。这其中,包括了陞茂堂、凤美堂、竹鸿堂等当地知名建筑。古祠老厝在村中绵延不绝,它们仿佛是伫立于这温丽山水间的历史的身影,能将岁月一一诉说。

陞茂堂位于卿园前墘山下,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由“特授布政司经历”黄品厚鼎造。黄品厚早年曾到马来西亚巴生、吉隆坡等地居住,在吉隆坡创办了“合茂土产行”。事业腾达后,他不忘家乡,返回故园鼎建了陞茂堂。陞茂堂是典型的闽南古大厝,为两进五开间双护龙式,格局颇为讲究。堂内有精美的石雕、木雕,正厅上还挂有鼎建者黄品厚的油画像,画布虽已斑驳,但人物依然鲜活。黄品厚的长子黄重吉,16岁随父到马来西亚,涉足商界,后来成为著名企业家、商界巨擘。抗日战争期间,更是积极义助抗日活动,受到人们的尊敬。1958年,黄重吉还在家乡卿园创办了“文明中学”。后世对这位杰出华裔不平凡的一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如今在卿园华侨史展馆内还有为他而设的展厅。而黄重吉的族亲黄振焕是清末菲律宾华侨,正是黄振焕从菲律宾引进黑甘蔗到卿园,这种甘蔗至今已种植100多年。据悉,黄振焕当年在卿园还开设了蔗糖厂、布厂,大力发展家乡经济,如今的华侨史展馆就是其故居。

卿园华侨史展馆中有黄氏先贤的介绍

凤美堂,坐落在卿园后垅山下,是一座两进七开间闽南宫式大厝,它是承德郎黄振清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鼎建的。这座古大厝内有众多的青石雕、木雕,几乎每个人物雕刻都有一个故事,雕艺出众,美轮美奂。据黄升贵介绍,该厝屋顶主脊翘燕尾,脊垜规带锦簇花团和镂月裁云,并且灰塑螭首吞头,堪称巧夺天工。厝体镜面叠砌传统红色封规砖为墙体,中嵌圆形石雕螭虎窗。大厅上悬一块写着“州牧佐治”的匾额,据说亦有百余年历史。堂上柱间共有14对楹联,其中如“凤卜五世其昌家声丕振,美继亭洋之派祖德重光”、“凤髻当前须念戴仁缨义,美华弗尚惟思守朴全真”、“视听在天修能在己,道积厥躯得禄乃贵”等,昭示着家族渊源和处世箴言。

竹鸿堂乃黄氏祖先黄其昌(字宏光)于清乾隆年间所建,其为三落两进带双护龙式闽南建筑。在竹鸿堂大厅中,悬挂有一块“奉天诰命”的圣旨牌,以及“材绍荆楚”横匾一方,格外引人注目。堂内依然保存着一本《卿园仁房长宏先公派下世系谱》,支派族脉记载详尽。竹鸿堂于2001年,由长房旅居马来西亚裔孙建勇、清标倡议,族人集腋成裘,修葺屋宇,如今已是焕然一新。

黄际良故居虽然并不金碧辉煌,也无雕梁画栋,但每年依旧有不少文史爱好者前去走访参观,这都是因为黄际良的事迹感人。黄际良,字豪亭,卿园人。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他到吕宋(菲律宾)经商,来往于吕宋、广东和福建之间,颇有积蓄。据黄升贵介绍,有一年,黄际良备货乘船前往吕宋,同船的有100多名乡人。货船航行到第六天上午,突遇风浪失控,漂泊到了苏禄岛。苏禄岛是海盗巢穴,黄际良和乡人一上岛便被海盗囚禁。海盗绑架人的目的在于勒索财物,没有财物的,就将其当做“猪仔”贩卖。黄际良苦苦哀求,把随船货物作为自己和水手们的赎金,海盗们当场就将他们释放了。但其余100多名乡人无钱自赎,只能哀嚎。黄际良于心不忍,向盗首丐无恳求,愿筹集资金来替乡人赎身。丐无允诺,限定时间让他取金来赎人。黄际良脱难回家,为兑现誓约,变卖所有财产筹集1万余元资金,如期到苏禄岛交纳赎金,使100多名乡人获得释放。黄际良为救同船乡人,不惜倾家荡产,消息不胫而走,“黄善人”的故事在当时的永春几乎无人不晓,其事迹在上世纪《永春县志》、永春《卿园黄氏族谱》中都有记载。俗话说,“好人有好报”,黄际良后来向亲友借贷资金,重新到吕宋经商,仍然发家致富。黄际良以94岁高龄去世,其子孙繁多,代有闻人。

竹鸿堂

陞茂堂窗花雕饰精美

承薰门的古石匾

美凤堂中的厅堵上刻有家训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