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满满泉州味的二郎巷
2017-02-17 11:43:12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二郎巷,一条有着浓郁泉州味道的小巷。这里集纳了太多的泉州元素,也凝聚了太多泉州的人文历史,更重要的,这里记载着泉州城市拓展的痕迹,以及这座古城千百年来的变迁。

二郎后街37号:

“袖珍小庙”藏于此

在张和平的指引下,我们从二郎巷往右的一条分叉小街里,在紧挨着一宾馆停车场处,发现了一座至今保留着古建筑风格、坐北朝南的庙宇。

这座古庙面宽约10米、进深约30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袖珍小庙”。门牌上清晰地标注着二郎后街37号。抬头一看,庙门的牌匾上写着“二郎古地”,走进去后,大殿上却悬挂着“庆同庵”的牌匾。大殿左右两侧嵌有“龙吟虎啸”的泥塑壁画;前殿里供奉着治水有功的“二郎神”;进入二进院落,后殿里则供着观音菩萨。

二郎古地?不禁让人联想到《西游记》里二郎神杨戬是否与此地有渊源?其实不然,二郎庙与庆同庵一前一后合称“二郎古地”。记者在入门右手一方碑记上找到了答案。这方碑记是上世纪90年代末,泉州佛教界资深人士李伯瑜撰写的。碑文中并未提及这座古庙建于什么朝代,只说庆同庵始建于明末。

据张和平介绍,当年建二郎庙的本意,是为供奉历史上治水功臣李冰之子李二郎。相传明末时期,泉州有个吴姓读书人到四川做县令。年老返乡时,吴县令见位于晋江下游的泉州经常发大水,就将兴修水利的四川灌口二郎神迎来泉州、建二郎庙,希望泉州百姓不再遭受水患,庙宇所在地也因此得名“二郎巷”。原本二郎庙并不与庵同处,但原址坍塌之后,附近的居民将神像暂时供奉在家中,后来又见庆同庵前乃吉地,大家就捐资立庙,请庵主一并管理,这个传统就逐渐延续了下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庆同庵在特殊时期被绿化地占用,又有部分用地建设做化纤厂。直到上世纪90年代,国家落实宗教政策,庆同庵又收回了部分被占用的土地,1993年开始按照原有的模样翻建。上世纪90年代末翻建完工后,同样是前殿二郎庙,后面庆同庵。现在门前悬挂“二郎古地”匾额,指的是历史上的境铺名。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的许月才查询到,此处原属于泉州胜果铺二郎境。如今庙与庵共存,香火鼎盛,朝拜者络绎不绝。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