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首部泉港北管题材微电影《拾相思》剧本研讨会举行

2017-03-06 10:52:35 林杰 刘洋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3月6日讯(本网记者 林杰 实习生 刘洋)近日,由泉港区文联和东南网泉州站联合发起的泉港北管题材微电影《拾相思》剧本研讨会在泉港举行。

《拾相思》以台湾青年王月明与泉港音乐教师林琦的相识相知为主线,立足泉港北管发展足迹,紧扣海峡两岸乡愁文化,讲述台湾青年到泉港追寻祖辈曾经留下的北管情结。据悉,为了真实再现当地北管文化的传承历程,使剧本内容更加丰富生动,该剧编剧王炜炜与本网记者多次深入泉港采风,了解当地风土人文,采访了多位北管老艺人、老专家,搜集了大量一手鲜活素材。“在泉港亲身感受到这里的传承保护中心、北管系列丛书、社区北管培训、精彩北管演出等当地系列动作,让我领会到中国古音乐凝聚了一代代人的心血,令人感动,在创作上深受启迪。”

泉港区文联主席李美美,中国作协会员、福建省民间文学交流中心主任陈华发,泉港北管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陈小平,泉港区北管音乐协会主席、《中国北管》主编林国春,泉港区政府文化顾问团副团长郑其明、泉港区政府文化顾问团成员、民间艺术家庄福星等参加研讨会。中国作协会员、知名作家、《拾相思》编剧王炜炜和福建青年导演万文军在会上听取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力求将该剧做成弘扬泉港北管文化的精品力作。

庄福星认为,北管音乐被称是“保存至今最古老的古音乐‘活化石’之一”与南音齐名,剧本片名扣紧了主题,台词接地气,情节曲折,带有浓厚的泉港本地色彩,影视手段表现通俗易懂,势必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对泉港北管的关注与热爱。

陈小平认为,通过该剧本可以看出创作者对北管文化有过一定的深入研究,整个剧本在人物的设定和情节的铺垫,无不隐藏着家乡情怀与人性思考,颇显编剧的深度与功力。建议该剧本在插叙主人公回忆祖辈情节方面,可以增加篇幅,强化祖辈的年代记忆。

林国春认为,泉港北管传承至今,迫切需要培养新一代年轻人,《拾相思》片名取源于“北管曲牌”,既体现了北管音乐诉求,也呼应了剧本中心思想。剧本故事看似反映小家庭回乡情结,实则反映了祖国这个大家庭的“家国两相依”。

陈华发认为,剧本生动展示泉港人传承北管音乐的成效,灵活融入闽南地区的民俗风情,有力说明泉港与台湾在北管方面的密切文缘。建议进一步融入泉港本地的民俗风情,加强戏剧冲突的构思,使情节更加动人心弦。

郑其明认为,在泉港拍摄北管题材微电影尚属首例,该剧本立足泉港北管的历史文化,意义重大,不仅对北管文化传承是一种鼓励,亦能对推广宣传泉港起到积极作用。

万文军表示,泉港北管作为中国的古音乐,历史底蕴深厚,本剧本在投入拍摄前期,将带领主创人员进一步深入泉港,力求结合年轻人特点,将古老与现代完美融合,做到既传承了两岸的传统文化,又展现泉港北管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调、曲仔,是一种丝竹音乐,明清时期在江淮一带盛行,后来传播到泉州泉港区,广泛流传于当地。泉港北管与“古音乐活化石”南音并称“姐妹花”,素有“天子传音”的美誉。与台湾中部的北管、日本琉球乐、东南亚北管同属一个乐种。2006年,泉州北管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4年,泉港区又荣获国家“中国北管音乐文化之乡”称号。

“为宣传传播泉港北管文化魅力,呼吁社会大众关注北管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我们联合东南网,将以微电影形式展现泉港北管的传承与保护成效,特别是北管文化在推动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文化认同交流的重要作用。”泉港区文联主席李美美介绍,北管音乐是泉港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近年来,泉港致力推进北管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加强两岸北管文化的学习和交流,促进海峡两岸“三同”文化认同交流,使这朵艺术“奇葩”焕发新的生命力。

据悉,微电影《拾相思》将由泉港文联、东南网联合摄制,预计今年4月份正式投入拍摄。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