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花三四年时间 钻研“陈大玠”生平 说到陈大玠其人,洪少霖说有一人比他研究更深,那就是他的朋友陈进强。 陈进强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在他家中,记者看到他为探究陈大玠所搜集的材料,《丰州集稿》《南安县志》《泉州府志》《南浦陈氏族谱》……在案头厚厚垒着。 陈进强说,其实他很早就对陈大玠的生平感兴趣,三四年前回到南安,才发现石坊已经被毁。“有点后悔,如果早点研究,有更多人认识这座牌坊,也许现在还能好好保存着。” 陈大玠是泉州清代名人,一些史料上都有他的生平。“史料上记载,陈大玠是晋江人,可是他的牌坊为何立于此处?与铺顶村的陈氏一族是否有关系……”陈进强心里有很多疑问,也查过村里的族谱,却没有陈大玠其人。 陈大玠生有六子,身上都有官职。“这样的情况,陈大玠在当地应该是非常有名望的官绅之家。”陈进强说。然而,他翻遍了不少地区的陈氏族谱,却未能找到陈大玠及其子孙的记载。 采访间,陈进强接到一个电话,原来他托人买的《福建陈氏族谱》已经到了,“希望能找到他。”陈进强还打算抽空前往惠安,拜访当地主持修撰陈氏族谱的人。“找寻陈大玠当年中进士的榜单纪录时,其名字后写着‘惠安生’,说明他当时是在惠安读的书。” “如果有人知道陈大玠一支记载于何处族谱,希望能告诉我。”陈进强说。 陈大玠执政为民 立坊或为激励沿途学子 “也许牌坊立于此地是为了激励途经此地的学子。”陈进强有一个猜测,牌坊所在的这条路,是有千年历史的泉永古官道,当时泉州学子要进京赶考需经此地。 根据陈进强收集的资料,陈大玠可是一名执政为民的好官。据了解,陈大玠在临漳任知县七年间(1728年-1735年),年年有政绩,岁岁有贡献。 据史料记载,雍正八年(1730年)夏季的六七月间,大雨连绵,漳河暴涨,屡次泛滥,直逼临漳城下。漳河两岸村庄低洼之处,一片汪洋,房倒屋塌,许多百姓食不果腹,无家可归。为了安抚灾民,陈大玠按户计算,沿村逐家逐户给钱排涝修整,重建家园,并按地亩发放麦种,及时安排生产生活,安定民心,保障生活。次年春天,为使饥民度过灾荒,开仓散谷10739石,赈灾济民。 陈大玠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抗洪防旱,带领百姓开渠12条,与漳河相连,解决了漳河泄洪问题,也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除此之外,陈大玠在任期间,还注重减免百姓的劳役赋税,捐俸重建城门,自掏腰包新建养济院、育婴堂、仁育堂等收养孤寡老人和社会上的弃婴,重视当地教育等。 昨日,记者从市文管办了解到,目前石坊的部分构件已被盗,部分构件被毁,很难再进行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