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要闻 > 正文

泉州开启“中国制造2025”新航程

2017-03-29 07:48:4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泉州开启“中国制造2025”新航程

建设制造业强市离不开企业的转型升级 (黄文珍 摄)

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昨日,由省经信委、中共泉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新闻发布会圆满举行。现场,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首发《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泉州由此擎起“中国制造2025”这面大旗。

宏图已经绘就。根据《实施方案》,接下来,泉州将围绕“一个核心目标、两大发展方向、三个实施途径、四大发展支撑”的总体思路,朝着建设制造业强市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昂扬斗志,迎接2019年验收“大考”。

□记者 黄文珍 通讯员 孙振汉 丁增辉 缪宇竞 蔡晓君

一个核心目标

关键词

制造业转型升级 地方样板

《实施方案》明确,围绕基本建成链接台湾海峡、服务“一带一路”的先进制造业强市,全面推动泉州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新动力,为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转型升级提供地方样板。

两大发展方向

关键词

创新推动 “两化”深度融合

根据《实施方案》,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创新网络,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和“一带一路”深化合作,重塑泉州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关键词

以改革 提高供给效能

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造业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释放改革红利。完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激活创新活力,促进资源共享或互补,改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供给效能。

三个实施路径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实施方案》指出,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全面提升制造装备的数控化率,创新发展机床、工程机械、纺织机械等智能装备,大力推动智能产品研发,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

服务型制造

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力争在精细化、个性化、定制化生产系统上闯出泉州特色之路,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关键词

绿色制造

构建节能减排奖惩机制,建立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研发公共平台。实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着力培育发展绿色企业,研发生产绿色产品,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

四大发展支撑

关键词

创新支撑

《实施方案》明确,培育创新型企业群体、新型科研机构和重点创新基地,推进“机器换工”专项行动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打造实体产业人才集聚区;实施“提升质量品牌专项行动计划”,提升泉州制造业质量水平和品牌形象。

关键词

政策支撑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泉州国家级“金改区”、民营经济“综改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等建设;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关键词

项目支撑

深入实施17个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结合泉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针对性地引进“互联网+”及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高端重大项目,发挥产业龙头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关键词

载体支撑

结合泉州“一湾两翼”城市构架,加强重点区域园区布局,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按照泉州高新技术园区“一区多园”发展思路,规划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泉州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扩区整合;按照产业集中、资源共享的要求,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六大创建目标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实施方案》提出,要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创新质量显著提高,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到2019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2项;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分别达89家、16个;上市企业达13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0家。

关键词 质量效益

到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7.85万元/人·年;质量品牌大幅提升,产品省级以上监督抽查质量合格率在94%以上;新增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联盟或团体标准达100项以上;完善提升国家级检测中心2个、省级检测中心2个;100家以上企业实行先进质量技术和卓越绩效模式;泉州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以上;获中国驰名商标150个。

关键词 优化结构

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产业链条更加完善,优势产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到2019年,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超过5000亿元、2500亿元、2000亿元和34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2%、9.5%、10.0%和6.5%左右;食品产业、工艺制品、纸业印刷3大特色产业产值分别超过1200亿元、900亿元和73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0%、6.5%和6.5%左右;物流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超过638亿元和54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和15%左右。培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2家,其中超500亿元2家。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绿色制造技术得到推广应用,2019年,实现节能和环保产业产值达218亿元。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44吨标准煤/万元;万元GDP建设用地比2015年下降3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1.59%;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能耗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

关键词 “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通过企业达到30家以上,建设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250个以上。建成国内同行业有影响力的数字化制造基地。自动化数字化制造推广应用率达50%,重点规上离散制造业中每万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数量达到80台。开发出8项重大数字化智能产品;全面普及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应用;重点规上离散制造业关键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建设25个示范性数字化制造车间/企业,培育7个示范性智能制造车间/企业。

关键词 空间优化

土地集约利用,空间载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到2019年,建设先进制造业工业园区13个,建成配套完备的新兴产业基地13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40个;实现工业园区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75%以上,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转型升级空间载体。

十大试点内容

关键词 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

紧密围绕泉州优势行业,以华中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高端科研院所为主要技术力量,有序推进建设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建设一批服务于数控和智能制造的产业园区和基地,重点推动丰泽区形成以“数控一代科技创新中心”为支撑,华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研发与创业孵化基地;洛江区形成以华数机器人、嘉泰数控机床等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园;晋江市形成以中科院泉州装备所、哈工大机器人研究中心为核心,将建成全市智能装备、自动化产品的设计开发、落地转化和推广应用的重点产业园区;南安市形成以机械设备、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为核心的滨江机械装备产业园。

发挥引进平台的重要作用,建设一批专业技术转移转化机构,促进一批符合产业创新发展的先进适用技术落地转化;建设一批产业针对性强的“专精特”科研院所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市县协同、合作推动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服务体系;着力“泉州品牌数据库”、“泉州云制造平台”、“质量服务平台”等部分重点平台建设。

关键词 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结合泉州传统产业发展特色,深入实施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四大主导产业和工艺制品、纸业印刷、食品饮料三大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每年实施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形成一批个性化定制、“互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试点示范;支持创建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根据各自特色产业组织实施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完善智能制造公共平台,鼓励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数控和智能制造技术服务机构来我市设立数控技术和装备研发机构、设计中心、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虚拟研究院所,建设数控技术和机械产品创新发布和展示中心;支持本市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实体办院、投管分离、市场化运营”的数控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新型科研机构。

关键词 制造业绿色发展

纺织服装、制鞋、食品饮料等产业重点推广生态设计、绿色工艺材料、绿色包装;石材、瓷砖、卫浴、工艺制品、印刷行业重点提高加工过程的绿色化水平;机械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在产品设计-材料-生产-包装-回收各阶段防止污染;化工、炼油、造纸、水泥生产企业要从生产源头和生产过程根治污染,加快生产设备的大型化、高效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采用能耗和污染在线监控和联网装置,并建设节能降耗和低碳排放的绿色车间/工厂。

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等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有序推进;着力建设福建海西国家级“城市矿产”基地,努力将其打造为我省规模最大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积极创建石狮市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

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动辖内银行业机构探索开展促进绿色信贷及相关业务,促使其提升绿色信贷技术水平,在业务流程中引入环境评价因素,从技术方面保证低碳经济政策在信贷业务中的落实,引导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更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关键词 工业强基

加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等产品和技术攻关,重点发展纺织鞋服、食品饮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生产线以及应用于装配、焊接、喷涂、上下料、搬运、包装等领域的智能机械和工业机器人;加快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提升高精度复合数控金切机床、大型柔性数控加工中心、大型数控成型冲压设备等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系统)的制造水平;积极发展高参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轴承、液压及气动元件、密封元件、齿轮传动装置以及精密复杂模具等高端机械基础部件。

关键词 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

依托现有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推进微波通信业等产业开发。重点建设泉州国家级微波通信产业基地、海西电子信息产业育成基地、晋江众合联物联网产业基地,打造泉州物联网示范产业园。依托国内外高端科研院所,支持产品研发与创新发展,在智能制造、机器人、新一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

传统行业“互联网+”改造,集中扶持纺织服装、休闲运动等优势产业的供应链采供销平台,引导平台由信息流服务向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结合的综合服务发展。

加大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泉州软件园的招商力度,引进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企业。依托制造业基础,聚集一批云制造平台、企业信息化等服务提供商,为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服务。

围绕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重点规划新建一批电子商务园区(基地),发展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代理运营服务、数据基础服务、咨询教育等产业。建设网商(虚拟)产业园,建设“泉州购”全营销体系平台。打造一批初具规模、基于泉州优势产业资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垂直性电商平台。依托综合保税区,争创中国(泉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关键词 质量与品牌建设

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形成一批产品优质、服务上乘、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族品牌。鼓励实力的企业并购国外高端品牌,开展自主品牌商标国际注册,扩大品牌影响力。

建立质量监管与贸易便利化相统一的进出口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成覆盖全国口岸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加快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大数据处理与评价中心建设,提高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处置能力,推动建立跨国境、跨部门、跨行业的进出口商品风险和伤害信息监测与交流平台。

关键词 优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支持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开拓、人员培训、创业辅导、融资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特色众创空间布局,充分利用闲置工业厂房、商务科研楼宇、仓库等,以各类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为主构建市场化的众创空间,突出整合线上服务平台、线下孵化载体、创业辅导体系、技术与资本支撑等四大要素,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星创天地等新兴孵化模式。

关键词 壮大服务型制造

鼓励制造企业专注核心业务,逐步剥离或外包物流服务,大力培育发展一批技术水平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物流企业功能整合,改造物流流程,延伸服务链条,不断提升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鼓励和引导制造企业向前端研发设计、后端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仓储物流、设备租赁等环节延伸拓展,提升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加速向“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重点在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食品产业、工艺制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企业。

关键词 重大政策先行先试

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建设“1+X”政策体系,以《实施方案》为主体,全市有关部门将从微观角度入手,注重精准施策,陆续出台形成一系列涵盖面广、系统性强、针对性明确的政策措施组合拳。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