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知青反哺“第二故乡” 德化山村建设展馆纪念
2017-04-10 08:56:36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1969年1月28日,泉州首批1000多名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离开学校、家人,上山下乡。随后一段时间,泉州相继有数千名知青到德化山区插队。

知青反哺第二故乡 山村建设展馆纪念

即将建成的知青展览馆里的百年古炮楼

核心提示

1969年1月28日,泉州首批1000多名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离开学校、家人,上山下乡。随后一段时间,泉州相继有数千名知青到德化山区插队。

泉州知青在德化进行劳动再教育的同时,也用自己所学影响山里的人,并在返乡后反哺“第二故乡”。近日,记者从德化了解到,为了纪念知青及其为德化作出的贡献,德化县杨梅乡西乾村正将原本知青住过的炮楼,建成一个知青展览馆。目前,该馆已经进入整体规划、征集文物阶段。

□记者 陈明华 通讯员 李宏图 实习生 庄而雅 文/图

德化杨梅 将建知青展览馆

“场地就是知青们曾经住过的炮楼,知青展览馆目前进入整体设计阶段。”德化县杨梅乡西乾村主任方兴荣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70多位知青在西乾村插队。知青们返乡后,为西乾村的教育、养老、交通等方面做了重大贡献,为了给知青们留下纪念,杨梅乡、西乾村计划将知青住过的炮楼建成知青展览馆。据介绍,知青展览馆占地面积160平方米,总共3层。目前,知青文物征集工作也同时在进行。

西乾村是德化最偏远的山村,当时,40多名到西乾村插队的知青被安排在只有百余人口的扶枫林角落,他们都住在一座百年炮楼中。艰苦的山村生活,让知青们和村民结下深厚友谊。数年后,知青陆续返乡就业,但他们无法忘记自己的第二故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知青们就带头筹资了数百万元,先后为西乾村修建、硬化道路,修老人活动中心等。

村民教知青插秧

村民感激知青无私奉献

“他们回来的场面和家人回家没什么两样,很亲切。”西墘村党支部书记方植广说,老知青们将西墘村当做第二故乡,每年都会回来一两趟,看望村里的老乡亲。

方植广说,当时到西墘村插队的知青,年龄最小的仅14岁,最大也不过20岁左右。插队时,他们就用自己的文化知识、身体力行地劳动,为村里作贡献。返乡工作后,他们还不忘反哺,修路、设立奖学金助教助学、敬老……

西墘村的村民为了表达对知青们的感激之情,就和老知青们商量着将扶枫林保存完好的炮楼改建成知青展览馆,收集一些知青们当时的生产、生活用具、照片等物品,放在展览馆展出,让游客参观。

杨梅乡人大主席曾世超表示,杨梅乡党委政府得知西墘村想建知青展览馆后,给予高度关注,划拨一定经费,请来规划设计人员,对炮楼及周边的龙溪峡谷景点,进行整体包装。此外,也让乡文化站工作人员一起收集知青的相关物品,用于展出。

大型画册记录生活点滴

《我是知青》是泉州著名摄影师陈世哲先生主编,纪念泉州知青上山德化45周年的大型纪念画册,画册收藏了陈世哲先生拍摄的德化知青点的照片和老知青们珍藏的大量珍贵知青时的照片。其中,《知青路的故事》一文,就是记录插队西墘村的老知青们带头筹资帮忙修建溪底到扶枫林道路一事。

翻开《我是知青》第一页,记者看到一张灰色调为主的照片,底下有张艺谋导演的题字:“据说这是陈世哲的知青点,我的也差不多。张艺谋 2008.8.8。”陈世哲说,他到北京出任蔡国强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期间的私人摄影师时,特意送两张老照片给张艺谋,张艺谋看到这张照片,沉思了很久,还在这张照片上题了字。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