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65岁画家耗时半年走村访古 一幅油画再现南安丰州古迹

2017-04-14 09:32:41 苏明明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为“赌一口气”耗费半年

提起作画的原因,傅文川说:“就是为了赌一口气。”原来,当“海丝”概念大热,许多地方纷纷自诩“海丝起点”“海丝源头”,耿直的傅文川很生气:“分明南安才是海丝起点!”傅文川想让更多人知道这点。

去年11月,傅文川开始动笔了。几乎每天天亮,傅文川就出门,交通工具是一双脚,偶尔是自行车或摩托车。画中标出的70多个自然村,所有的山,每一个景,傅文川都到过。

每到一处,傅文川都会站在高处观察,将眼前的景象先画在草稿中,午餐是自己携带的干粮。赶在太阳下山前,傅文川回到家中。晚上,傅文川会依照草稿和自己的记忆绘画。在他的画室里,记者见到草稿有厚厚的一摞。

画中沟渠密布,“水源走势与一座城市、村庄的发展密切相关”。傅文川说,他画的沟渠都是依照实际走向来画的。可见,傅文川是一个求真的人。

为了这份“真”,平时傅文川也会四处寻访八九十岁的老人,聊一聊他们所知道的丰州。对于细节之处,傅文川常常反复求证,“问得多了,老人就会不耐烦,嫌我比他们还啰唆”。傅文川也担心老人记忆出现偏差,所以附近的十几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他都找遍了。

这幅油画可以说倾注了傅文川半年来的全部精力,淋雨生病、山中遇蛇……其中种种艰辛,傅文川并不愿多说。“以后可能不会再有了,毕竟我今年已经65岁了。”傅文川说,家中子女虽然嘴上不说,心里也是反对他如此辛苦的。

“如果镇里或市里不嫌弃,我愿意将画捐献出来。”傅文川说。

自学成才痴迷绘画50多年

傅文川是个隔代混血儿——奶奶是西班牙人,父亲是从菲律宾归国的华侨,当时的家境比村里的大部分家庭宽裕。

老傅家作风洋派,有绘画的传统,从爷爷辈起就画得好。傅文川7岁时跟着父亲学画,画的是炭画。傅文川记得,父亲爱画人物、动物,画得非常传神,当时很多村民上门讨画。

年幼的傅文川,喜欢武侠和连环画,最大的兴趣就是用铅笔临摹。看见电影里的英雄人物,他总是心潮澎湃。

“早前相机还未普及,村里很多老人的遗像都是请人手绘的。”傅文川说,“当时村里没有人会这手艺。”所以,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傅文川决定学画人像。

18岁时,傅文川每天早上6时许就步行5公里,到泉州市南街的画像馆“偷师”,每次一站就是半天,回家后他就开始模仿,连他都不记得“偷师”了多少回才入门的。3年后,傅文川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画像师”,他开始帮村里的老人画遗像,每张2元。

傅文川对于绘画的热情日益增强,有一次他听朋友说,莆田有一条油画街,这让他向往不已。于是他坐了四五个小时的车找到了这条油画街。不同于国画水彩的清淡素雅,油画的浓墨重彩向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他当时就买了画布、画笔、颜料等,回家自己琢磨。

几十年来,傅文川没有停下他的画笔,《水浒108好汉》《桃源村实景图》《中国十大元帅》等都是他的得意之作。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