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泉港义工王华鹰患癌去世,他的事迹感动众人——
热心公益十余年 临终不忘捐遗体
病重时,王华鹰就决定在去世后捐献遗体
本报讯(记者 苏勇 通讯员 林国忠 文/图)天堂没有病痛,王华鹰一路走好!4月14日,35岁的泉港义工王华鹰与癌症抗争近3年后,离开了人世。他一生短暂,却做了不少有意义的事:大学时组织成立义务家教协会,为山区的孩子免费家教;毕业后前往宁夏少数民族学校支教一年,工作时频繁参与公益活动;查出身患癌症后,还不忘继续帮扶贫困学生,并在病危时签下自愿捐献遗体登记表和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承诺在去世后将遗体捐出。王华鹰去世后,家人遵照其生前遗愿,将遗体捐献给厦大医学院供医学研究。
年轻义工逝去 亲友含泪送别
王华鹰老家在泉港区南埔镇天竺村,前日10时许,厦大医学院工作人员前来接收遗体。简单的仪式后,按照当地出殡风俗,亲友和村民组成送葬队伍,步行将王华鹰遗体送到村外,移交给厦大医学院遗体接收专用车。天空低沉,众多村民与各地赶来的义工志愿者为王华鹰送别。
据了解,王华鹰捐献的遗体将用于临床医学教学、科研。“捐献者将自己身体捐出来,家属遵照遗愿忍痛送别,这种奉献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厦大医学院的工作人员对王华鹰及其家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如果有一天,我的器官能在别人身上活着,我会很开心。”去年11月,王华鹰已患上鼻咽癌1年多时间,当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书时,他虽乐观面对,但也感慨所剩时间不多。他决定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去世后捐献全部器官和遗体,“如果能在死后将遗体捐献出来,别人能用的拿去用,用不了的就捐做医学研究,这样才有意义!”
经过泉港义工协会和泉港区红十字会的牵线帮忙,王华鹰签下了自愿捐献遗体登记表和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王华鹰去世后,器官已不适合捐献移植,家人遵照遗嘱捐献了遗体供医学研究。
患病期间,王华鹰仍然坚持参加公益活动。
大学发起公益 远赴西北支教
今年3月中旬,记者曾采访了王华鹰。当时,躺在病床上的他异常消瘦,生活饮食都要由家人照顾。不过,他忍着病痛,面对镜头还笑着比出胜利手势。
王华鹰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与公益结缘。大学时代,就读于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今为武夷学院)的他发现,附近山区学校的中小学生教育资源十分匮乏,且父母多为文盲,在课业上很难给予孩子们帮助。凭着一腔热血,他在校内发起并成立了义务家教协会,带着热心的同学、学弟学妹走进山区中小学,免费为学生辅导功课。
2005年,已大学毕业的王华鹰响应号召,远赴宁夏一所偏远的少数民族中学支教。“西北的生活确实苦,但支教那一年我很快乐,如今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我很庆幸自己曾经意气风发,走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王华鹰微笑着回忆。
结对资助孤儿 病重依然牵挂
支教结束后,王华鹰到厦门工作,他加入福建义工俱乐部厦门分会。平时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如环保活动、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敬老助老、关爱儿童等。2014年,王华鹰结对资助了龙岩一名10岁的孤儿,每个月给她365元的生活费。
2015年1月,王华鹰感到鼻塞、头痛,他到深圳做了鼻息肉切除手术,但手术未能根治病情,医院确诊为鼻咽癌。王华鹰出身农村家庭,经济并不宽裕,治疗费用让他无法承担。王华鹰的事迹经本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后,泉州、厦门及他支教过的宁夏等地社会各界纷纷募捐献爱心,鼓励他战胜病魔。
化疗两个多月后,王华鹰状态明显好转。出院后,他继续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不幸的是,2016年他病情复发,经过多次化疗仍无效,且癌细胞转移到脊椎骨、肝等地方。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王华鹰回到泉港老家,想与家人度过最后的时光。
“病情复发后,我哥的视力急剧下降,后来右眼都失明了,以往每个月他都亲自给龙岩的小女孩汇款,后来都嘱咐我代为转账,每月365元,从未间断。”王华鹰的弟弟王华鹏感慨哥哥的爱心与执著,他表示,哥哥走后,他会接力帮助小女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