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是农民讲师团的日常课堂 一次田间对话创出全新经验 从农民中来,又到农民中去。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现身说法、免费传授千金难买的实践经验,农民讲师团频繁现身田间地头,成了农民口耳相传的“土专家”“田博士”,“圈粉”无数。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刚刚成为安溪农民讲师团一员的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刘金龙旋即带着《规范土地流转 促进茶园规模化经营》的题目,来到安溪的偏远乡镇祥华乡宣讲。 彼时深山里的茶农,自家茶园大都零碎分散,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难以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单纯讲政策,农民听不懂,刘金龙就用拉家常的方式开讲。 “以前我家六口人,零散的茶园十几二十处,烦啊!离得远采茶费力,更谈不上管理。”刘金龙从自身的经历谈起,他通过土地流转,把好茶园聚在一个核心区,茶业质量上去了,也更好卖了。 拉家常式的 “政策解读”,带动了来听课的茶农们。茶农张良生在刘金龙的建议下,有了新方向。如今,张良生正申请“家庭农场”,提高茶园的管理水平。 “茶要种在山上,有山泉才会香,你的田地不适合种茶,就不要非得种茶,种淮山效益其实更好!”在祥华乡东坑村村民张坚固家的田地里,农民讲师团成员、种植好手吴光研给大伙“开课”。 祥华乡部分低海拔农田的土壤含水量、盐碱度并不适合种茶。唯茶是农、种植结构单一制约了不少农户的增收。吴光研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大家“退茶还农”、种植山药。“接地气”的讲解打消了张坚固的顾虑,决心放弃种植低质茶,“他这么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块地不适合种茶,种山药亩产可以达到3000斤左右,一斤在我们农村有15元左右的价格。那可比种茶多翻了很多倍。” 和刘金龙、吴光研一样,讲师团的成员,既是“致富能人”,却也多是从小在茶园、田地里摸爬滚打的农家子弟。讲课的时候,农民讲师团习惯了用方言讲政策、讲经验。直白的方式,反倒让农民们更容易接受。 农民讲师团培训班班主任林境炎介绍:“以农民讲师团的形式深入到茶农当中,用方言讲课,为茶农讲解最新的政策、制茶方法、管理方法,这在全市尚属首创,在全省范围内,也可能是一种全新经验。” |
- 2017-04-02讲授脱贫致富窍门 安溪“农民讲师团”走俏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