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开元寺十四景收藏了多少故事 专业人士答疑解惑

2017-05-20 13:12:12 吴月芳 吕波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开元寺十四景 收藏了多少泉州故事?”追踪

古今多少事 开元探问中

“开元寺十四景”报道引发互动话题,专业人士答疑解惑

崇福寺应庚塔

东南网5月20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吴月芳 吕波 文/图)千年古刹开元寺,像一本厚重的古籍,凭阅读者去探究。

“家园共造 共享古城”系列曾在5月16日报道《开元寺十四景 收藏了多少泉州故事?》,见报之后引起读者共鸣。

我们的读者很有才:

有人好奇“白鸽听经”更详细的故事版本。

有人想知道这么高的石香炉,以前僧人怎样放入香柴呢?

也有人想一探究竟,传说涂门街的得名和修建开元寺内的东西塔有关。

一篇文章道不尽开元寺的古今,今天,借助读者互动话题,我们不妨聊一聊开元寺。

情致之余,再带大家去看一看有“三大丛林”之称的另两座古刹:承天寺和崇福寺,它们也有流传至今的镇寺之宝。

崇福寺明代1600斤铜钟

再谈“白鸽”转世 有名有姓大法师

读者吴女士表示,很好奇开元寺大雄宝殿上的脊兽都是白鸽,想必和这个景致有关系吧?是不是还有更多的故事细节呢?

吴松柏最近再次详细查阅明代修编的《开元寺志》,里面其实有更详细的“白鸽听经”掌故,甚至白鸽化身后的高僧都有名有姓呢!

寺志里介绍戒环法师由白鸽转世为人的情况:开元寺千佛院,有人业诵法华经。有一只白鸽每天来听经,一天没有来,主人很纳闷。晚上梦见有人来告诉他,“我是鸽子,得到老师念经的法力,已经转世为人了。生在某个姓氏的人家,而腋下有白毛可以识别。你能来见我一面吗?”后来老师真的这样去做,对方父母马上承诺让孩子去出家,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戒环法师。

“石炉生烟”这样高 香柴怎样投?

开元寺十四景中,拜庭中有一处“石炉生烟”景观。看到这个景观,有读者心中一直有个疑问:底座这样高,僧人如何将香柴放入呢?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理事许月才说,最近无意中翻看手机里的资料图片,方突然明白。

老许说的图出自《THE CITY OF SPRINGS》,中文译为《泉州》或《泉城》或《泉水之城》,是100多年前英国传教女孩安妮·邓肯1902年写的泉州游记(本报去年5月12日起曾有系列报道)。书里有很多珍贵的照片,可以看到当时开元寺的大雄宝殿,有威武矗立着的东西塔,有西街绵绵不绝的瓦房屋顶。其中依稀可辨识石香炉是放置在大雄宝殿前月台须弥座处的,所以许月才推测,“石炉生烟”景观变成现在的模样时间没有很长。石香炉加底座垫高,应该是为了防止香客儿童往香炉里投放杂物。最近这本古籍,正由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组织翻译重新刊印中。

涂门街、石头街 真是修东西塔而得名?

读者林里楠先生看完《开元寺十四景 收藏了多少泉州故事?》后,很快与我们联系,想要分享儿时在涂门街生活的故事。他说,泉州民间流传“涂门街、石头街的得名,与古人修开元寺里的东西塔有关。”果真如此吗?民间流传的说法是涂门街也称为“涂山街”,早年修东西塔没有大型机械,只能靠人工肩扛人推,所以建塔的堆土堆到了涂门街的位置。同理,石头街也是因建塔所用的石头堆到了石头街而得名。海都记者访问专家,大家都表示,这应该只是传说。从距离上判断,建筑材料也没必要堆到那么远。传说是美好的,不过和史实可得区分开哦。

□延伸阅读

承天寺十奇诗刻

宋代泉州知州王十朋曾经为承天寺十个景观(分别为榕径午阴、塔无禽楼、偃松清风、瑶台明月、捲簾朝日、推蓬夜雨、方池梅影、啸庵柱声、鹦山暮云、石如鹦鹉)创作十首诗。明代建极殿大学士张瑞图亲笔书写,刻于壁间。时人赞誉为“诗”、“书”、“刻”三绝。旧刻原来在大雄宝殿东廊墙壁间,黑页岩质地,小楷,后原件为泉州市博物馆收藏。

崇福寺“三景”

崇福寺建于五代,因曾经有松柏苍劲,而被赞誉为“松湾古地”。崇福寺有“三宝”,塔、鼎和钟。

塔是北宋年间所建的七层“应庚塔”。七层塔四丈高,曾经是泉州著名的斜塔。人们认为塔倾倒的方向,那一方向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直至后来倾斜到有倒塌之虞,才在今年重修扶正,并立重修碑记。塔旁边有座古朴的小凉亭,曾是入主崇福寺、在泉州武林被称为“铁罗汉”的妙月禅师晨起习武的地方。禅师当年习武后,时常在凉亭里饮茶休息。现在亭子还保留着当初的模样,不远处的百年杨桃树依然健康成长,结出清甜的果实。

崇福寺第二宝巨鼎已不复存在。据记载,巨鼎高达六尺,直径五尺,俗称“千人鼎”。三为明代洪武二十年铸造的巨大铜钟。

第三宝明代铜钟尤为难得。铜钟1600斤,高八尺、宽五尺,圆径三尺八寸。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