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科教文卫 > 正文

几张旧单据带你“穿越”到民国南安英都邮局

2017-05-25 09:34:21 伟励 香珠 李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经营15种类 一封信可能半年都到不了

几张旧单据带你“穿越”到民国英都邮局

英都镇荣星村土地公街50号,曾经的民国邮政代办点所在地。

东南网5月25日讯(海丝商报记者 伟励 香珠 李想 文/图)交通、通信不发达的时代,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纸薄薄的书信,要翻越千山万水,甚至漂洋过海,才能传递到目的地邮局,再送达收信人的手中。战火纷飞的年代,书信带来的更是亲人的思念和牵挂。

记者昨日获悉,南安英都镇良山村洋厝村民洪伟财家里有民国时期“英内邮局”(英都旧时称英内)开展业务的票据表册,见证英都邮政局的那段特殊历史。

挂号信、明信片

邮局经营种类多达15样

昨日上午,记者在洪伟财的家中看到,这些资料包括英内邮局“中华邮政寄发函件清单”档案1册,“中华邮政挂号邮件清单”档案1册,还有当时《泉州日报》开具给英内邮局发行报纸的报资收据2册。纸张虽然已经泛黄,但无论是手写字、印刷字还是盖上的印章、邮戳,都还非常清晰。

在“中华邮政挂号邮件清单”的其中一页,记者清晰地看到,邮件的原寄局为“英内”,接收局为“福州管理局”,黑色邮戳清晰地显示“福建·英内”及年月日等字样。从这本资料可以看到,有从南安寄到大田,寄到晋江、永春等地的信件,从纸上可以看到英内邮局经营的种类较为丰富,有双挂号、明信片、新闻纸、货样、小包邮件等15样。

而在《泉州日报》的报资收据显示,直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泉州日报》南安代派处开给的订报收据,仍称交款方为“英内邮局”,地址“英圩”。

“当时整个英都镇的书信往来、订阅报纸、收发邮件都是在‘英内邮局’。”洪伟财告诉记者,他的祖父洪修德从1936年开始,在当时的“竖仔街”50号和52号同时经营邮局和药铺,直到1954年公私合营,才将邮局移交给南安商会。

当年的“挂号邮件清单”。

见证侨乡历史

一封侨批最快要20天送达

洪顺德的父亲,也就是洪伟财的高祖父洪鸣玉是华侨,在马来西亚做生意,事业成功后就在英都建大厝买田地。洪顺德念过书,在家乡掌管着父亲置办的产业,有一定的名望。因为有华侨关系,他的思想也比较开放,接触了外来文化。

“由于我祖父是侨眷,那时候也有从南洋寄回来的货品,都是我祖父在交接,不但要收信件,还要亲自上船下船派送或收取邮袋。”洪伟财说,当时英都有不少华侨,华侨与家里联系都要通过邮局。除了货品,听说当时寄一封信,一般20多天才能到,抗战的时候,有时候一封信要辗转多次,通过香港,再到内地要好几个月,可能半年都到不了收信人手里。

竖仔街,说是一条街,实际长度不到200米,街上一处老旧房屋就是当时的“英内邮局”。据当地人介绍,“英内邮局”是一种“竹竿型”结构的古建筑,长度较长,有两个紧挨着的店面,现坐落在英都镇荣星村土地公街50号,古式的店面、深色的木材,散发出沉郁的历史气息,两个店面大小相近,皆设有窗口。

据洪伟财介绍,这就是洪修德经营的民国时期的邮政代办点,别看现在竖仔街的房子十分简陋,六七十年前,它是英都最繁荣的街道。

为什么以前“英内”邮局在这里呢?洪伟财介绍,竖街仔紧靠坝头自然村,坝头是英溪的码头之一,出入英都的驳船,可以在这里停泊,英溪从这里流过,直达南安、泉州以前没有公路,靠的是水运,所以这个地方很繁荣,英都的农产品,从这里下水,载到南安、泉州,以及世界各地,农民需要的工业品通过水运载到这里,所以这里形成了一条街。

洪伟财告诉记者,这些资料,见证那个时期人们信件往来的不易,他会保管好资料,准备成立档案陈列馆,让后人来重读历史,记下老一辈人的生活状况。

当年的“报资收据”,从数量看,那时候英都已有不少人订阅报纸。

清朝时英都就有邮政代办所

英内邮局是南安最早乡镇邮局之一

“根据我们的调查,这是南安最早的乡镇代办处之一。”《英都乡讯》主编廖榕光告诉记者,1993年版的《南安县志》“卷二十四邮电”第一章第三节“邮局、代办所”记载,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设立大清邮政,光绪二十九年泉州设邮局,至光绪三十三年南安共有12个委办机构,其中,英内邮政代办所名列其中,这是清朝的“大清邮政”时期。  

记者了解到,据史料记载,南安清代光绪年间只有邮政代办所,民国年间才有邮局,除洪濑、莲河、山头城(诗山)等邮局较早创办外,南安邮局、溪尾邮局相继于民国二十四、二十五年创办。

“洪伟财收藏的英内邮局的业务文档,最重要的一条叫侨批,也就是华侨的信,华侨的汇款。从保存下来的资料可推断,当时经营品类较为丰富,特别是寄发的清单跟南洋有很多联系,这些也从见证了英都悠久的华侨历史。”廖榕光介绍,英都人最早到南洋是从明代开始,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民国邮政也见证了一段独特的华侨文化,非常值得挖掘、保护和整理。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