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县市新闻 > 正文

安溪破题废弃矿山环境治理:从“吃石头饭”到“赚绿色钱”

2017-06-02 07:40:49 何祖谋 吴清远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从“吃石头饭”到“赚绿色钱”

——安溪破题废弃矿山环境治理

东南网6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何祖谋 通讯员 吴清远)

满山翠色,绿意盎然。5月的安溪县省道206线官桥镇铁峰山废矿区路段,一改过去的满目疮痍,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治理非常成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可谓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赢。”近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核查组对安溪官桥—龙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评估核查时如此评价。5年来,该工程一期工程治理总面积2.288平方公里,投入1.26亿元;二期工程治理总面积5.78平方公里,投入3.158亿元;正在进行的三期工程,治理面积2.77平方公里,投入将达1.55亿元,计划明年竣工。

青山挂白

铁峰山,横跨安溪官桥镇和龙门镇,山峰幽美,景物天成,蕴含丰富的635#安溪红花岗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盯上祖先留下的矿山;10年前,两个乡镇一时间冒出700多家石材企业,年产值超20亿元,一跃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周边群众,干上一天活能挣100多元,头脑灵活的,开办一个石材厂相当于坐拥一台印钞机。

炸药炸山的轰隆声,唤醒沉睡地底的石材资源和安溪人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但也无情地碾压着铁峰山美丽而脆弱的生态环境:晴天石粉飘,雨天泥沙搅;出门捂着脸,吃饭盖着碗……铁峰山山石裸露、遍体鳞伤。

“那时,衣服表面都是白粉粉的一层,人家购买时,抖了几遍还有石粉。”家住铁峰山下、经营服装店的林月娥谈及石尘污染往事,仍耿耿于怀。

虽然石材业曾为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曾经的繁荣如过眼云烟,转眼,龙门、官桥镇跌入“因矿而忧,为矿而愁”的低谷:花岗岩矿采坑和废弃矿山面积大、荒料石碴多、遗留采矿坑多,面积多达11.04平方公里……矿区环境问题成了该县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战就此打响。5年前,安溪率先实现石材行业全业退出,着手整治矿山地质环境。

脱胎换骨

位于铁峰山山麓的龙门镇洋坑村曾是有名的采石村,以前全村终日石粉尘飘扬不息。村民说,外出返乡,只要看到灰蒙蒙的天,白茫茫的山,就到家了。

而如今,村民们惊喜地发现,青山绿水又重回身边。在狮子寨治理片区,记者看到,山坡上露出一片片绿草。

从扎堆采石到山上长绿,转变就发生在近5年。

“2012年6月,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开展‘矿山复绿’行动,我县应时而动,财政先期投入5000万元,对官桥—龙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安溪县国土局局长白文扁说。

当时,安溪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向上对接,在省、市支持下,该工程被列为国家级示范工程,投资概算总额近6亿元,分三期实施,中央财政共补助金额28374万元。

“6亿元,这是安溪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环境整治投入。”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说。

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尤其是对高陡岩质边坡的治理恢复非常困难。安溪县县长刘林霜说,围绕“复绿”主题,该县大胆探索、因地制宜,根据矿山不同特点,按“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林则林、宜景则景”原则,科学施工。

“狮子寨溪坂治理片区是一期治理工程,该片区山势陡峭,距离铁峰山山顶不过百米,治理前,废弃石材边角料堆积如山。”技术负责人陈晓祥回忆说,他们通过降低废弃石碴坡度、坡脚砌筑挡土墙和排水沟的办法,将雨水引入连着排洪道的采石坑,最后进入拦碴坝区,最大程度减少水土流失。

在二期治理工程江水片区,小草在覆盖泥土的石缝间顽强地探头。

“陡峭的石壁,覆盖的土层常被雨水冲走。为确保成活率,我们选择在雨水较少的季节覆盖土层,及时种植苗木,每块地重复混播5遍和5种草籽。”陈晓祥说,采石坑最深达200多米,回填的工程量非常大。

为不破坏矿区周围植被,覆盖石碴的泥土从外乡镇运上山。通过改善矿区地表条件,种植爬山虎、山毛豆、银合欢等生命力强的植物,固土保水。

“矿山治理好之后,经营管理权将全返还于民,确保治理一处,恢复一处,巩固一处。”龙门镇党委组织委员章财根说。

“一二期项目,不仅可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消除地灾隐患,而且能实现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增加近3000亩建设用地、5634亩耕(茶)地和6746亩林地,包袱变财富。”刘林霜给记者算起经济账。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