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戏窝子”周周好戏连台 提线木偶戏演出吸引观众眼球 泉州是名扬四海的戏曲之乡,有着“戏窝子”之称。五年来,泉州市文化惠民公益常态化公演风生水起,现在周末买票看戏已成为新老戏迷们的时尚生活。 去年10月举行的中外戏剧展演着实让“戏窝子”火爆了一把,昆曲、川剧、婺剧、莆仙戏等国内优秀剧种,以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极具异域风情的戏曲艺术来泉交流,掀起了一阵观戏热潮,这是泉州持续性的惠民演出对市场培育喜结的硕果。 “我相信如此优秀的剧目,一定会让每一位观众都深深地爱上戏曲,为之痴迷。”这是泉州外国语中学教师徐艳萍第一次走进剧场观看梨园戏《董生与李氏》时发出的感慨,一开始还担心看不懂的她,却被传统艺术彻底征服了。 徐艳萍从此成为戏迷,周末老爱往剧场跑,有时还会遇到买不到票的情况。除了梨园戏,徐艳萍还恋上了其他剧种,不管是位于清源山脚下的泉州木偶剧院,还是在古城区的泉州嘉礼馆,不时能看到她痴迷的眼神。 泉州木偶剧院是前年才正式投入使用的新剧场,正式开放后迅速成为泉州市公益惠民演出的重要平台,几乎每周都有好戏上演。去年7月份起,老城区泉州嘉礼馆开始进行公益性惠民演出,每周二、四、六、日共计四天的下午4时至5时对外开放,免费向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游客展示泉州木偶艺术的魅力。 “要让老外竖起大拇指称赞,也要让广大市民感受到本土戏剧艺术的魅力。”泉州市木偶剧团负责人洪世键说,以往剧团侧重对外文化交流,让优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现在要多头兼顾,人手十分紧缺,只能将表演团队分成三个小分队,做好每一场演出。 □记者 陈智勇 文/图 热点 公益惠民演出一年超千场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五年来,泉州文化屡屡凝聚海内外关注的目光,不断提升了泉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经济发展,反哺文化建设的力度也不断增大。今年,泉州市将有更多的文化发展成果与广大市民共享。通过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方式,着力推动全市各文艺院团演出、制作、剧场管理等实现提升,全面铺开国有文艺院团文艺精品公益性演出,力争全年演出任务保持在1000场以上。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6年,全市省市级公益性演出近3000场次,深受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游客欢迎。 泉州市正式申报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市每千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远超全省水平。2014年,备受瞩目的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项目奠基建设,这座犹如盛开的“四朵花瓣”,将打造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2015年,随着泉州木偶剧院开始投入使用,市直五个院团均有各自的剧场。 2016年,市财政局与市文广新局联合出台《泉州市级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泉州市首次以专项资金的形式支持“戏窝子”发展,扶持和促进地方戏曲保护、传承与发展。 □记者 陈智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