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准考证,记录了李昌乾经历的3次高考 我和三张泛黄的准考证 高考时间:2007年 学子:李昌乾 职业:媒体报业 寄语:考上了,不远处有别样风景;失利了,重头再战。要相信,经历是笔财富。 今年是李昌乾记者生涯的第四年,短暂却不失精彩。3次高考的经历尘封了10年,今天以文字呈现,愿它给你力量。 他是家族里第一位走出山旮旯的大学生,过程比同龄人艰辛太多,3张逐渐泛黄的准考证,把往事挤出心口。 2007年6月,骄阳、降水交替,过山车般的天气攻陷了紧张备考的情绪,重感冒让他错失本科。按父母的意愿,他选择了专科院校的初等教育。 故事本没有这样结束。2007年8月,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刻,他不甘心,和3位同学来到建瓯芝华中学。 复读是希望,是实现理想的末班车。但不是每个人复读都涨分的,也有不少人成绩下滑了,复读生的竞争和压力更大。“这一年我如果顶不下来怎么办”成为心头一块石。 2008年6月,第二次高考。同批参与复读的4位同学,只有他上了本二线,其余都是专科。但命运再次跟他开了个玩笑,志愿没填好。遵循“梯度志愿”的填报政策,在查询录取情况时,错失第一志愿后,后续志愿均未录取。 躺在房间,哭了一天。傍晚,农田归来的父亲,双脚裹着泥蹲坐在门口,闷声抽了根旱烟,独步3公里找到一位乡贤,委托其在政府上班的弟弟能否提供帮忙。但事已成定局,无能为力。 10年之后,父亲奔走求助的那一幕,历历在目,记忆里的每一帧都戳痛他的心。 2008年恰逢北京奥运,丝毫未让他快乐半分。在后续专科院校填报中,也因为托大,与中国药科大学的专科院校失之交臂。 那年暑假,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他躲在房间、路边墙角里,在亲人的冷嘲热讽中度日。直至被迫第二次复读。 2009年,在上述乡贤弟弟的帮忙下,作为插班生,他进入建瓯一中。那年,全省高考改革用全新教材,面临“用一年时间读三年教程”的局面,压力与日俱增,他时常在深夜流鼻血。父母除了担心,远在浙江的姐姐辞职来陪读照顾。在姐姐的照顾下,他顺利迎来第三次高考。 很庆幸,高考改革后的首考,总体难度系数降低,加上推行“平行志愿”,他以第二志愿第三专业被录取圆梦。 |